居民存款飙升,贷款腰斩,银行遭资产荒
2022年1-11月累计新增居民存款14.95万亿元,居民同比多增6.93万亿元,存款产荒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飙升同期新增居民人民币贷款3.65万亿元,贷款同比少增3.89万亿元,腰斩银行创历史同期最低纪录
文 | 王剑 田维韦 陈俊良
2022年1-11月累计新增居民存款14.95万亿元,遭资同比多增6.93万亿元,居民创历史同期最高记录,存款产荒沿海经济发达区域存款同比多增更为明显。飙升
同时,贷款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加剧,腰斩银行反映了居民对经济信心偏弱。遭资
我们认为居民存款高增核心原因是居民疫情冲击下居民收入增速下降,且未来不确定性加大,存款产荒居民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强。飙升同时,疫情对消费场景破坏较大、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低迷,以及资本市场表现欠佳等因素,消费和投资行为难以开展,也会带来居民被动储蓄的增加。
2022年银行存款规模实现了较好增长,负债稳定性加强,但实体融资需求疲软,导致银行资产荒进一步加剧。同时,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给银行负债成本也带来了较大压力,进一步拖累净息差,这也是银行下调部分期限定期存款利率的原因。
2006年以来我国单季度新增居民存款同比多增规模连续两个季度超过1万亿元的共有三轮,2008Q2-2009Q1,2018Q3-2019Q2,2022Q1-2022Q3(仍在延续),前两轮存款大增持续了四个季度,此后消费和房地产均呈现复苏态势,但第二轮受疫情冲击没有延续。
当前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房地产政策以及消费刺激政策加码等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出台,我们认为2023年房地产和消费将呈现持续改善的态势,我国经济进入复苏阶段,居民存款也将陆续转化为消费、投资。银行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行情,维持行业“超配”评级。
居民存款高增且定期化趋势明显
沿海经济发达区域存款多增更显著
2022年以来,我国居民存款非正常地高增长引发市场关注。
2022年1-11月累计新增居民存款14.95万亿元,同比多增6.93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记录。
同期新增居民人民币贷款3.65万亿元,同比少增3.89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最低记录。
同时,今年居民存款定期化趋势比较明显,3月以来居民定期存款(包括其他存款)占居民存款总额的比重稳定在约69%,明显高于往年,反映了居民信心疲软,消费意愿明显下降。
从不同省份新增居民存款绝对规模来看:江苏、广东、浙江2022年前10月累计新增居民存款同比大幅多增,同比多增规模均在5000亿元以上,北京、上海、四川同比分别多增3418亿元、2405亿元和2417亿元。
从不同省份每年前10月累计新增存款占比来看:2022年前10月比重提升较快的有浙江省、北京市、广东省和福建省,同比分别提升了1.71个、1.10个、0.82个和0.75个百分点;比重下降比例较大的有河北省、四川省和湖北省,同比分别下降了1.92个、0.65个和0.64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受疫情冲击全国经济压力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东部沿海区域受益于出口高增等原因,经济内生增长动能仍保持一定韧性,居民财富实现较好增长,存款高增。
居民存款高增的原因?
我们认为居民存款高增原因主要包括:
第一,疫情冲击下居民收入增速下降,且未来不确定性增大,居民信心持续下降,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强,我们认为这是居民存款高增的核心因素。2020年疫情以来,居民收入增速下降,更重要的是未来不确定性加大。
在此背景下,居民消费倾向(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下降,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强。央行调查显示居民储蓄意愿持续大幅提升,投资意愿和消费意愿均有所下降。
第二,疫情对消费场景破坏较大,直接带来居民消费支出增速下降。另外,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低迷,居民购房意愿下降,最终带来居民被动储蓄增加。
第三,货基等流动性产品收益率大幅下降,尤其是资本市场表现欠佳,居民配置货基和权益资产的意愿有所下降。
2022年二季度以来受上海等城市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货币政策维持了偏宽松态势,但实体部门融资意愿疲软,最终导致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保持宽裕的态势,银行间市场利率降至低位。货基收益率大幅回落,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降到了1.40%以下,国有行一年期存款利率1.65%,六个月存款利率1.45%,三个月存款利率1.25%,货基相对于存款性价比大幅下降,居民存款意愿提升。
不过上半年理财产品余额小幅增长0.15万亿元,2022年上半年货基份额仍实现了较好增长,下半年伴随收益率的大幅回落也基本保持稳定,表明居民配置货基和理财的意愿有所下降,但并没有出现明显回流存款的现象。我们认为主要是居民风险偏好明显下降,货基和理财安全性相对较高,因此理财和货基的规模并没有出现下降,但配置比例有所降低,带来居民存款被动增加。
给银行带来了哪些影响?
2022年银行存款实现了较好增长,负债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但实体融资需求疲软,导致银行资产荒进一步加剧。
2022年9月末上市银行存款占总负债的比重为75.5%,较年初提升0.7个百分点,存款实现较好增长。但与之相背离的是,受疫情等冲击,居民和企业融资需求疲软,导致银行面临比重严重的资产荒。2022年9月末上市银行存贷比为80.7%,较年初下降了0.9个百分点,是近年来首次出现回落。
存款规模虽然实现了较好增长,但由于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剧,给银行负债成本也带来了较大压力,进一步拖累净息差。2022年6月末,上市银行定期存款及其他存款比重为55.6%,较年初提高了2.0个百分点。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存款成本均有所上行,这也是今年银行下调了部分期限定期存款利率的重要原因。
高储蓄有望支撑消费和地产复苏?
2006年以来单季度新增居民存款同比多增规模连续两个季度超过1万亿元的共有三轮,2008Q2-2009Q1,2018Q3-2019Q2,2022Q1-2022Q3(仍在延续),累计新增居民存款分别为5.69万亿元、9.76万亿元和13.21万亿元,同比分别多增4.17万亿元、4.84万亿元和4.72亿元。
以上三轮居民存款大增均对应我国经济的大幅回落,前两轮存款大增均持续了四个季度,此后消费和房地产均呈现复苏态势,虽然第二轮受2020年疫情冲击影响没有延续。
当前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房地产政策以及消费刺激政策加码等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出台,我们认为房地产和消费将呈现持续改善的态势,2023年我国经济进入复苏阶段。
因此,展望未来,随着2023年经济复苏,居民储蓄转化为消费、投资的动力会回升,居民储蓄增速回落、存款“活化”等现象可能陆续显现。
2023年银行基本面虽然继续承压,但当前银行低估值反映了市场对经济的悲观预期。2023年超额储蓄有望进一步支撑消费和房地产复苏,随着经济进入复苏通道,银行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行情,维持行业“超配”评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若宏观经济大幅下行,可能从多方面影响2023年的银行业,比如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宽松对净息差的负面影响、企业偿债能力超预期下降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等。
文章来源: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银行团队;原标题为《居民存款高增缘由和影响探析》
(责任编辑:知识)
-
首批保险系个人养老金产品公布!银保监会:金融机构要主动作为!
来源:A智慧保为加快建设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进可谓衔枚疾进。日前,银保监会刚刚发布《关于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市场皆在期待哪家险企的产品能够首批入围时,11月23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随着上市银行2021年年度报告相继发布,7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年度成绩单也逐一揭晓。截至25日晚间,已有交银理财、招银理财、平安理财、兴银理财、信银 ...[详细]
-
长安汽车朱华荣:建议国家加强统一规划指导,对锂钴镍等原材料加强海外资源布局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2)于3月25日-27日在北京举行。论坛主题为:迎接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新阶段。董事长朱华荣以“抢抓市场新机遇,向世界级中国品牌迈进”为题发表演讲。朱华荣表示,在产业政策、 ...[详细]
-
本周一3月21日),伯克希尔哈撒韦表示,同意以 116 亿美元或每股 848.02 美元的现金收购保险公司 Alleghany。相比上周五收盘价溢价25.3%。当日,Alleghany 的股价上涨了近 ...[详细]
-
e公司讯,11月22日,“2022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第二届国际区块链创新应用博览会超级对接会”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办。记者从会上获悉,成都将出台首个专门聚焦元宇宙的行动方案——《成都市培育 ...[详细]
-
威廉王子访牙买加碰一鼻子灰,抗议者要其就黑奴贩卖恶行“马上道歉”
【环球时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吕蒙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高文宇】2022年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即位70周年的重大年份,资深王室成员近期忙于出访,与英联邦国家“联络感情”。然而,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近日却在为 ...[详细]
-
交银理财2021净利润同比增长超七成,行外代销产品超4000亿
记者 | 胡颖君首份国有大行业绩报告出炉,与此同时,该行理财子业绩情况也一并揭晓。3月25日,发布的2021年业绩报告显示,旗下交银理财去年实现净利润11.55亿元,同比增长73.61%, 截至报告期 ...[详细]
-
近日,有关“外卖越来越贵”的话题引发关注。据《人物》杂志报道,庞大的外卖餐饮行业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景象,一部分消费者觉得外卖越来越贵;头部外卖平台仍然在亏损的边缘徘徊,还常被商家、用户指责;外卖老板们则 ...[详细]
-
啥情况?美股突然跳水,巴菲特“精准”减持,比亚迪ADR大跌!“宁王”杀跌5天,外资却在加仓,什么信号?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巴菲特真的减持了!8月30日,港交所网站文件显示,伯克希尔哈撒韦在8月24日出售了133万股H股,平均出售价格为277.1016港元/股,套现近 ...[详细]
-
人民银行3月24日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年3月24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由于当日有800亿元逆回购到期,人民银行公开市场实现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