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涨的MBA学费
来源:北京商报
MBA学费的跳涨逐年上涨已不是一件新鲜事,但今年跳涨的学费有点多。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跳涨部分2023年MBA项目学费出现大幅跳涨,学费其中,跳涨上海交大安泰MBA(非全日制)学费由45.8万元涨至51.8万元;深圳大学MBA项目学费由19.8万元涨至29.8万元,学费且并非个例。跳涨知情人士透露,学费MBA学费跳涨并非学校“拍脑门”,跳涨按照教育部的学费要求,MBA项目的跳涨学费测算有明确的公式构成,紧追现代化模块设置、学费师资力量升级、跳涨调研项目的学费提升都是MBA学费涨价的因素。
学费跳涨不是跳涨个例
据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在已披露2023年MBA项目学费的学校中,部分MBA项目学费出现大幅涨价。其中,深圳大学2023年MBA项目学费共计29.8万元,比2022年学费上涨10万元。深圳大学管理学院网站显示,该MBA项目的学习方式为周六、日全天上课,国家法定假日及寒、暑假期休息。学制3年(1.5年课程学习,1.5年完成学位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非全日制MBA项目同样迎来涨价,学费由2022年的45.8万元上涨至2023年的51.8万元,学制2.5年。该MBA项目工作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学费在每年的8-9月公示,一般每两年调整一次。
复旦大学2023年非全日制MBA项目的学费为49.98万元,学制2.5年。相比2022年的学费未出现上涨。但“复旦MBA项目”微信公众号历史消息显示,2020级复旦MBA(非全日制)项目收费为41.98万元,向前对比学费仍呈上涨趋势。“MBA项目学费大行情都在涨。”当北京商报记者以学员身份进行咨询时,复旦MBA项目的相关老师直接表示,如果想要争取学费的话,建议尽快报名。“我们可能还会调整学费。”
除上述已披露的2023 MBA项目外,目前仍有大量院校尚未发布招生简章。但参照去年学费数据来看,2022年至少有超过15所院校出现了MBA项目学费上涨情况。
新增模块、师资变化都是涨价理由
事实上,学费上涨已经不是MBA项目今年才出现的现象,但从采访获得的信息看,虽然MBA学费上涨,但涨价行为并非校方“一拍脑门”的决定。
“学费在上涨前需要有成本测算文件上报,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批通过后方能实施。”据北京某知名高校老师透露,无论是MBA还是MPA,学费的成本测算有着专门公式,其中,课程模块设置、师资力量、招生规模在成本公式中都有着不同占比和计算系数。这也成为MBA学费上涨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招生规模肯定导致不同的项目成本,而且今年很多学校都开始紧贴实际调整课程模块。”
据上述老师介绍,以今年她所在的高校为例,MBA项目中,数字人民币、“元宇宙”等热门话题均被纳入课程模块,且授课老师均为外聘,还伴有明确的培养方向,相关成本也必然上涨。
北京商报记者也注意到,今年学费上涨的某知名MBA项目,所邀请的授课老师既有来自国内知名院校、北美、欧洲等地的知名大学教授,也涵盖跨国公司高级经理等行业企业人员。课程模块设置包括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包括方法论基础、管理核心课程等,选修包括海外交流、海外游学等。该项目2022年招生简章显示,非全日制MBA项目的计划招生人数为500-700人。
社群搭建、职业发展等隐形成本也被纳入
除了教学成本外,MBA教育在校友资源社群搭建、学生职业发展上的成本也不容忽视。“优秀的MBA项目会加大对学生职业发展方面的资金投入,并且随着MBA项目毕业学生,即校友的增多,这部分成本也会逐年累积变高。这部分成本的上涨会带动学费的逐年上涨。”MBAChina网创始人兼CEO张诗华表示。
同样以上述MBA项目为例,该项目的课程结构就包含了学员在毕业后的终身学习服务,如提供免费课程进修、行业实践课及校友论坛等。同时,该MBA项目还设立了创业基金,资助在读学生及校友创业。
MBA教育领域资深从业者王鹏指出,知名院校的MBA项目不仅拥有很强的培养力量,名校的光环优势仍然是广大考生选择的重要因素,这也是MBA项目学费上涨的关键。“对职场人来说,MBA等管理类专硕是为数不多的学历提升渠道,考核和报考要求都相对简单宽松。”
从近年来MBA教育发展来看,MBA项目已不再是一小撮院校的“专享”。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超200所院校开设MBA项目。
“目前院校开设MBA项目呈下沉趋势。”王鹏表示,MBA项目第一梯队为名校作为试点,第二梯队再到地方重点院校,第三梯队为具有局部特色优势的院校。除了部分学费较贵的MBA项目课程外,也有部分院校的MBA项目定价较低。如某院校非全日制MBA项目学制为3年,共计学费仅6万元。
从几万元学费到几十万学费,MBA项目学费为何出现这么大差别,高学费的MBA项目又贵在哪?张诗华表示,不同MBA项目的教学成本差别较大。“以师资来举例,有的院校教师是青年教师,但有的院校会选择邀请在业界学界都广受认可的大牌教授甚至会向学生提供双导师制,由知名教授和行业大咖一起授课,成本会比普通青年教师高很多。”
报考人数不断攀升是底气
尽管目前MBA学费居高不下,甚至还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但不少职场人报名MBA的热情仍日益高涨,且报名原因更加复杂。长期担任管理岗位的刘明(化名)已在体制内工作多年,他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自己最近在职场生涯也遇到了瓶颈。“我本身也是重点大学毕业,但单位晋升过程中发现对学历的要求还是挺高的,我原本的学历可能不太够用。”
“我比较希望能够通过读MBA实现现有事业上的突破。”刘明表示,自己更青睐于非全日制的MBA项目。“这样既不影响我平时的工作,也能实现学历提升,让我在工作和职称评定中更受认可。”刘明表示,目前自己已经开始向相关机构咨询信息,准备报名。“从地区来看,我比较关注北京这边的学校。”
和长期在体制内工作的刘明不同,今年35岁的张宁(化名)将大部分职场生涯奉献给了互联网企业。“我在一家头部互联网‘大厂’工作了十年,今年我对自己的工作规划做了调整,准备去、新领域探索一下工作机会。”张宁表示。
重新出发的张宁很快就面试到了心仪的工作,一路过关斩将之后,她却折戟在最后一轮面试。“前面都很顺利,但最后一轮面试的时候,HR告诉我已经把offer发给了别人。”张宁坦言,“我私下里也打听了自己为什么被‘刷下来’,他们只是很隐晦地建议我去考个MBA。”
据张宁透露,自己的学历是二本。“也是这次面试让我意识到,尽管我已经有了十年工作经验,但当遇到一些特别好的机会的时候,MBA经历就成了关键加分项。”目前,张宁已开始咨询了解各类MBA项目,为自己增加职场竞争力。
张诗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MBA学费近年来出现上涨,部分院校学费高昂,一方面由于MBA教学等方面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由于MBA的报考人群在增加,竞争更加激烈,让商学院涨学费更有底气。“这也说明了当下 MBA教育的价值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张诗华表示。
“目前有两类学员出现了增长,一类学员希望通过MBA提升学历,发挥如积分落户、评职称等方面的作用;另一类学员是在现有阶段希望对管理知识进行补血,或者部分学员也是在为升管理岗未雨绸缪,做好准备。”王鹏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北京商报记者 赵博宇
(责任编辑:休闲)
-
作者/陆涵之虽然已经退出“台前”运营,但作为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依然主导着京东的最高决策。11月22日,刘强东向京东员工发布全员信,要对员工和高管待遇进行调整。这是过去几年以来,京东第一次提出对高管进行 ...[详细]
-
10月26日,临港集团成功发行全球首单绿色双币种自贸区离岸债券又称“明珠债”)。其中,人民币募集规模10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2.98%,超2倍认购;欧元募集规模5000万元,期限1年,票面利率3% ...[详细]
-
上市险企正进入三季报披露季。根据近期A股五大上市险企披露的前三季度保费收入现实,五大险企均实现保费收入正增长,共实现保费收入达21183.62亿元,同比增长4.08%。而从几家险企发布的业绩报告以及业 ...[详细]
-
国常会:促消费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10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持续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推动经济进一步回稳向上;听取财政金融政策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和设备更新改造情况汇报,部署加快释放扩消费政 ...[详细]
-
友邦保险11月23日斥资约2.25亿港元回购301.74万股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三大股指震荡回落,计算机行业领涨9股集体涨停,机构:A股进入显著低估区间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证券日报之声周四,A股三大股指震荡回落,悉数飘绿,北向资金净买入近10亿元。计算机行业逆市上涨,9只概念股集体涨停。震荡整理中A股将何去何 ...[详细]
-
《科创板日报》27日讯,华为今日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前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458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利润率为6.1%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整体经营结果符合预期,终端业务下行 ...[详细]
-
国常会:促消费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10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持续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推动经济进一步回稳向上;听取财政金融政策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和设备更新改造情况汇报,部署加快释放扩消费政 ...[详细]
-
华创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00291)“强推”评级,2022-24年还原后EPS预测为1.39/1.83/2.35元,当前估值安全边际充足,考虑到高端化持续推进叠加绝对龙头潜力,目标价90港元。公司 ...[详细]
-
每经记者 涂颖浩 每经实习记者 宋钦章 每经实习编辑 马子卿九家上市险企含上市公司旗下保险公司,下同)2022年1~9月保费收入均已出炉。2022年1~9月,九家上市险企实现保费收入2.35万亿元,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