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油企警告:能源危机将严重且持久 西方国家存在政策误判
当地时间周二,全球全球最大石油企业沙特阿美(Aramco)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明·纳赛尔公开警告称,最大重由于传统能源领域长期投资不足,油企眼下的警告将严能源危机将会是“严重且长期”的。
随着西方国家近几年来将能源发展的危机重心移至可再生能源领域,并用减排的持久存政策误名义将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打上“肮脏”的西方标签,传统能源领域的全球投资长期处于被压制的状态。随着今年俄乌冲突的最大重爆发,即便是油企最激进的欧洲领导人也意识到,能源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警告将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需要依赖被打入冷宫的危机化石燃料。
全球经济反弹=能源危机恶化?持久存政策误
在周二的讲话中,纳赛尔明确表示,西方等到全球经济进入复苏轨道时势必会带来一轮(原油)需求反弹,全球彻底消灭目前市场上仅存的空闲产能。等到世界意识到有这个“盲点”时,一切都太晚了。
纳赛尔提及,2014到2021年期间,全球油气投资的总额从7000亿美元下滑至3000亿,2022年虽然有所回升,但“太少,也太晚了”。
此外,对于外界将今年油价暴涨完全归咎于俄乌冲突,沙特阿美的掌门人也不敢苟同。纳赛尔强调,在乌克兰发生的冲突无疑加剧了能源危机的影响,但并不是根本性的原因。即便如我们所愿冲突现在立刻停止,这场能源危机也不会止步于此。对于今年冬天势必将发生的能源危机,西方国家的能源政策得“背锅”。
纳赛尔强调,一系列西方国家正在为光伏和风能挑大梁前就提前关闭燃油和火电厂付出代价。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西方国家的计划就像海滩上用沙子堆的城堡一样,被一波又一波现实的浪潮冲走。为此,全球数十亿人将面对获取能源和生活成本上升的困难,而且可能会非常严重且持久。
纳赛尔特别点出,欧洲将会面临一个“更寒冷、更困难的冬天”。而电力限价和“暴利税”更是短视的政策,冻结能源账单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而对希望他们提高产能的企业征税也无济于解决问题。
虽然许多国家将长期能源供应押宝在新能源赛道,但公允地说,至少在下一轮全球经济复苏时,化石燃料依然会是最主要的能源。为此,沙特、阿联酋等产油国也在谋求扩大产能。
根据欧佩克最新报告,沙特今年8月的原油产能达到1105万桶/天,也是自2020年4月后首次超过1100万桶的日产能。目前沙特公开表示该国的名义日产能能够达到1200万桶,并制定了在2027年将可持续日产能提高至1300万桶的计划。与沙特类似,昨日也有报道称阿联酋有意加速扩产,将2025年产能从目前的400万桶/天提高至500万桶,较之前的计划提前5年。
在中东产油国纷纷谋划扩产之时,美国原油产业却没有什么动作,原因依然出在政策导向方面。虽然拜登政府近几个月大声呼吁扩产,但白宫的政策方向却是坚定打压化石能源。即便页岩油的投资周期更短,但也不会有公司为长期回报不确定的项目投资至少数亿美元。
(责任编辑:休闲)
-
经济日报集团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3511.7万港元同比增加51.64%
00423)发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6个月业绩,该集团取得收益5.15亿港元,同比减少1%;公司股东应占溢利3511.7万港元,同比增加51.64%;每股盈利8.14港仙,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3港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德林社今天9月1日,A股不见开门红,又跌了。昨天市场大跌,今天预期的修复性行情。早盘指数低开之后,快速反弹,红盘勉强维持了上午,但缺乏护盘 ...[详细]
-
▲市民来到服贸会现场体验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不用打开各种App,无需绑银行卡,“碰一碰”就能吃喝购物,今后有望用来骑单车、乘公交、坐地铁,试点地区用户均可申领……9月1日,联合美团,在服贸会首钢园区发布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新华社天津8月30日电题:共建共享文明新风——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取得丰硕成果新华社记者29日,以“弘扬时代新风 建设网络文明”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天津落下帷幕。与会嘉宾经过深入 ...[详细]
-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江小涓:数字贸易表现突出,强劲引领全球复苏
服贸会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前沿高峰论坛今天9月1日)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江小涓以“数字全球化引领疫后复苏和长期发展”为题进 ...[详细]
-
来源:北京商报随着半年报出炉,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2年中期业绩尘埃落定。8月30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2022年上半年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归母净利润1220.27亿元,同比降低15.09%,日均赚约 ...[详细]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 北京报道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了新时代中国经济的鲜明特色,民营经济也向更加注重“量质并重”的高质量发展稳步转型。但近年来,面对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民 ...[详细]
-
为满足金融机构临时性流动性需求,2022年8月,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6.84亿元,期限均为隔夜。期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4.81亿元。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发挥了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有利于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