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二代二期满周岁 险企“补血”步伐放缓
转自: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房文彬
偿二代二期落地一年后,补血大批保险公司仍然处在密集融资“补血”阶段,偿代但步伐逐渐放缓。期满据《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统计,周岁2022年保险公司计划增资、险企发债总额达618.5亿元,步伐较2021年下降34.1%。放缓其中,补血增资407亿元,偿代发债211.5亿元,期满分别较2021年下降25.95%、周岁45.63%。险企
增资规模收窄
偿二代二期实施后,步伐资本认定及核心资本认定标准更严格;同时,放缓保险业务和投资业务的补血风险因子也都有所调高,导致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下降。因此,自2021年以来,保险公司对资本补充需求大幅提升。
但随着偿二代二期满周岁后,险企增资的规模较2021年明显收窄,据统计,2022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共披露24家保险机构变更注册资本,拟增资、扩股总额407亿元,远低于2021年同期的549.6亿元(表1)。
表1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表示,2022年保险公司增资规模收窄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自身原因,多数保险公司尚未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更谈不上“造血”能力;二是外部原因,中国经济承压,社会资本对保险产业的关注持续下降,保险公司引进外部资本难度逐渐加大。
记者发现,在增资的公司中,引进新股东的仅有5家。对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表示,首先,引入外部资本并不是保险公司增资的第一选择。相较于扩股,保险公司更青睐发债,因为发债不会稀释股权。其次,在保险公司股价表现低迷时,原有股东也不愿意低价引入外部股东。
从披露增资的计划看,2022年,增资额较高的分别是:平安养老险计划增资105.2亿元,国寿财险计划增资90亿元,两者共计195.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养老险、德华安顾人寿、汉诺威再保险上海分公司3家公司在2021年和2022年都不同程度增资。其中,平安养老险增资金额最多,2021年增资46亿元,2022年增资105.2亿元。
发债集中在上半年
近3年来,保险业整体发债规模逐年下降。据统计,2022年内共有9家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券211.5亿元,2021年保险业发行资本补充债券389亿元,2020年则高达573亿元(表2)。
表2其中,太平人寿和工银安盛人寿各发债50亿元;人保健康、国任财险各发债30亿元。除已发行完毕的债券,更多险企2022年上半年发布了发债计划但还未“落地”,如拟发行180亿元资本补充债,拟发行200亿元资本补充债等。
同时,记者发现,2022年保险公司的发债时间都集中在上半年。
“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的规模受净资产、公司信用评级等因素影响,因为最近几年债券市场收益率较低,保险公司可用的发债额度2022年上半年基本用完,所以,下半年我们看到保险公司基本没有资本补充债。”陈辉说。
“2022年下半年大部分时间里债市收益持续下降,导致发行难度加大。”李文中认为。
据统计,发债的9家公司中,寿险公司共有7家;增资的24家保险公司中,寿险公司有13家,财险公司7家。可见,寿险公司的“补血”需求远高于财险公司,寿险公司对资本的消耗更大。
对此,李文中认为,首先,偿二代二期工程在负债端对政策性保险业务更友好,财险公司中政策性业务的占比更大;在资产端强调穿透监管,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更复杂,受到的影响更大。其次,2022年财险市场已经回暖,寿险市场表现仍然不佳,因此更迫切需要通过外部融资补充资本。
“随着偿二代二期相关监管要求逐步落地,保险公司增资发债仍将会维持在较高水平。在偿二代二期下,保险公司需要在偿付能力监管要求落地之前根据实际需要补充资本以满足监管要求。而且,需要在补充资本与业务结构调整之间做好平衡。”李文中表示。
多家中小险企股权挂牌
在保险公司频频增资“补血”的同时,曾被各路资金追捧的保险股权,现在正面临着被折价抛售的局面。
据统计,2022年以来,已有11家保险公司股权在交易所挂牌出售。不过,大部分保险公司股权挂牌项目未有买方接盘,至今无实质性进展。
其中,不乏保险公司转让超50%的股权。例如,同方全球人寿曾在上海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50%股权,挂牌底价为62.5亿元,一度终止挂牌后,12月27日,该项目重新挂牌,底价打九二折至57.66亿元。
此外,长城人寿的11.78%股权、幸福人寿的16.37%股权、浙江财险的15%股权、永诚财险的7.6%股权项目也在产权交易所寻找买家,目前仍在挂牌中。
李文中分析认为,保险业表现不佳使保险公司股权的吸引力下降。此外,在疫情的影响下,投资人对保险公司股权持续观望。
“目前各家挂牌的报价都高于内部增资扩股的价格,因此现有股东不愿意接手,外部股东也不愿意接手。”陈辉补充道。
此外,记者发现,2022年多家保险公司股权也折价出现在拍卖平台,但拍卖情况并不好,流拍的情况较为普遍。
值得注意的是,股权遭拍卖险企中,不少险企的股东存在债务问题。例如,栾川县金兴矿业持有和泰人寿14%股权被八折起拍,而这14%股权处于质押和冻结状态,重庆三峡果业集团所持亚太财险股权也处于被冻结状态。
陈辉表示,在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下,保险公司关键还是要“生存”下去。为此,保险业要在思想上不断“破冰”、行动上不断“突围”,以创新打破“壁垒”、用前瞻突破“边界”,为实现保险业可持续、高质量、自适应发展提供驱动未来的新动能。
(责任编辑:娱乐)
-
转自:贝壳财经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姜樊 李云琦)央行副行长宣昌能11月21日在2022论坛年会上表示,在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央行将进一步研究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信息披露和内部TLAC规 ...[详细]
-
近日,有公司员工反应,公司在居家办公期间要求摄像头每5分钟抓拍一次人脸,“如果几次抓拍不到,就要扣除全部绩效,领导和HR也跟着扣钱,以至于‘大家不敢去上厕所’。”对此,公司方公开回应称其采取了疫情期间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在2020年初投资三款百亿量化私募产品后,高净值投资者赵诚化名)养成了一个特别的习惯。每逢上市公司发布季 ...[详细]
-
作者|郭海惟邮箱|guohaii@pingwest.com264亿美金/年。这是马斯克在提交给投资者计划书里的数字。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马斯克表示将在2028年以前,将推特的营收提升到264亿美金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北京商报耐克、阿迪达斯、彪马三个品牌包揽了32支参赛队伍中80%的球衣;抖音首次与其他5个平台一同成为受央视转授权的世界杯赛事转播商;卡塔 ...[详细]
-
据知情官员透露,欧洲央行的决策者越来越多地支持在年底前加息至零以上。知情人士称,管委会成员已朝7月份加息25个基点靠拢,而各个派系的官员也开始认为,在明年1月份以前至少进一步实行两次同样幅度的加息是合 ...[详细]
-
Danial Loeb:金融环境已经失衡 是时候改变投资框架了!
Danial Loeb:金融环境已经失衡 是时候改变投资框架了!来源:华尔街见闻 作者: 卜淑情一场史诗般的洗牌已经开始。华尔街知名大佬、对冲基金Third Point掌门人Dan Loeb在上周 ...[详细]
-
河南洛阳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 个人最高贷款金额调整为55万元
财联社5月11日电,据洛阳发布,河南省洛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通知,决定阶段性取消资金风险预警对计算个人可贷额度的限制。今后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时即可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项目准入备案 ...[详细]
-
央行、银保监会: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当地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政策下限
中国人民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需求。支持各地在全国政策基础上,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当地个人住房贷款 ...[详细]
-
来源:燃财经 作者 | 吕敬之令人失望的财报数据,似乎正在进一步佐证,互联网巨头们的“老故事”已接近尾声。而这些正在“跌落神坛”的巨头们,急需下一个“神话”来“续命”。Facebook母公司MetaF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