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伦药业拟分拆亏损25亿子公司科伦博泰上市,刘革新创新转型十年“增收不增利”,研发人员流失,大减19.5%
转型决心和研发投入双重加码下,科伦科伦却陷入增收不增利的药业员流窘境。
记者丨宁晓敏 见习生丨夏路
出品丨鳌头财经
子公司(301301.SZ)成功上市还不到一个月,拟分“第一股”科伦药业再分拆创新药子公司赴港上市。拆亏
春节前夕,损亿上市失科伦药业(002422.SZ)公告拟分拆旗下创新药子公司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伦博泰”)至港交所上市。公司
科伦药业分拆科伦博泰上市背后,博泰不增孵化近十年的刘革利研创新药业务尚未实现盈利,近几年还陷入了亏损。新创新转型年科伦博泰2019-2021年的增收净利润数据显示,已合计亏损近25亿元。发人
鳌头财经注意到,科伦科伦2012年以来,药业员流董事长刘革新推动科伦药业创新转型,拟分构建以科伦博泰为核心的拆亏生物创新药研发体系,以及以科伦研究院为核心的仿制药研发体系。10年不到研发投入近97亿元。
转型决心和研发投入双重加码下,科伦药业却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间,公司营业收入累计增长超过百亿,但净利润仅增长亿元左右。
1月29日,科伦药业公告,公司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16亿元–1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12%-56%。
转型发展创新药
科伦药业以仿制药起家,并向创新药领域发展。2021年,科伦药业创立了科伦博泰,聚焦于生物创新药研发业务,品类覆盖了抗肿瘤、糖尿病、肝病等领域。
科伦博泰作为科伦药业下属高端制剂创新技术业务的主要平台,主要从事创新药(包括生物大分子药物、创新小分子药物等)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业务,以及创新药相关技术进出口或技术推广服务业务,拥有成熟且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ADC平台。
2022年,科伦药业将子公司川宁生物分拆上市。继子公司川宁生物成功上市后,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科伦药业再推分拆计划,拟分拆旗下创新药子公司科伦博泰至港交所上市。
作为一家创新药公司,科伦博泰目前还未实现盈利。科伦药业财务数据显示,2019-2021年,科伦博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约为-8.02亿元、-7.91亿元和-8.9亿元,近3年合计亏损约24.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科伦药业发布的上市预案中,还首次披露了科伦博泰的股权份额,其中默沙东持股6.95%,为科伦博泰的第二大股东。
作为科伦药业下属创新药技术业务的主要平台,科伦博泰持续与默沙东合作。2022年已就9个ADC项目与默沙东达成授权合作。目前,科伦博泰拥有33个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炎症、代谢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创新项目,其中十余个项目在中国进入临床研究,3个项目在美国开展临床研究。
根据科伦药业10月调研报告,公司2022年上半年研发方面实现收入3.85亿,主要原因正是与默沙东合作的264项目和B项目分别获得了首付款。
科伦药业认为,通过本次分拆,科伦博泰将走向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经营效率稳步提升,产品结构和未来发展路径将更加清晰,科伦博泰综合实力也将不断提高。
增收不增利研发人员流失
1995年,刘革新在一家合资药企工作几年后决定自己创业。1999年,科伦药业进行GMP异地扩建,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输液生产基地,成为中国“输液大王”。2010年6月3日,刘革新带领科伦药业成功登陆中小板。
国内大输液市场竞争格局已趋于稳定,科伦药业发展受限。2012年,刘革新决定启动创新转型,构建以科伦博泰为核心的生物创新药研发体系,以及以科伦研究院为核心的仿制药研发体系。
2022上半年,公司12项产品获批上市,17项产品申报生产。从2017年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获批上市105项产品。公司主要推动14项创新药物临床研究,实行重点项目重点突破。
然而,从行业来看,还有不小的差距。与科伦药业并称为“药界双雄”的已有11个创新药获批上市,60余款创新药正在临床开发,260多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
转型创新药并没有对公司业绩带来推动作用,还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科伦药业营业收入分别为176.36亿元、164.64亿元和172.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6%、-6.65%和4.94%;净利润分别为9.38亿元、8.29亿元和11.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68%、-11.57%和32.94%。
数据显示,科伦药业2021年研发费用达到17.37亿元,同比增长13.7%,占总营收比约为10%。但同时,公司的销售费用依然居高不下,2021年销售费用高达50.22亿元,占总营收比约达29%。公司2022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8.69%
科伦药业的研发人员面临严重流失,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研发人员数量由2020年的3215人缩减至2588人,同比大减19.5%,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也从原先的16.27%降至13.60%。此前科伦药业前首席科学家、科伦药物研究院院长王晶翼的辞职引发外界担忧。
(责任编辑:时尚)
-
央视网消息:在昨天11月20日)开幕的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对外宣布,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国家顶级节点全面建成,这也标志着我国5G+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取 ...[详细]
-
金瑞期货2023有色金属年报策略纪要:过剩预期扭转 铅价波动底部抬升
李丽宏观方面2023年中美增长劈叉,经济驱动较难形成合力,全球定价的品种单边趋势有所削弱,节奏上或将经历2个阶段:一是高通胀的尾部风险:高利率低增长的压力。二是紧缩退坡、经济慢复苏,然复苏进程非一蹴而 ...[详细]
-
2022年英国新车销量降至30年最低,电动汽车占比17%创新高
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SMMT)周四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英国新车销量下降2%,创下30年新低,尽管最后5个月实现了连续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英国新车注册量为161万辆,主要由于供应链混乱 ...[详细]
-
经济大省明确2023年工作“风向标”:强化制造业转型升级 加速构建数字经济生态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转自:证券日报本报记者 包兴安见习记者 田鹏近日,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河南省、四川省等6个经济大省经济工作会议先后召开,2023年各 ...[详细]
-
二十条优化措施发布十天后,11月21日下午,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连发四份文件,分别针对政策调整后如何实施核酸检测、风险区划定及管控、居家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四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指南。这些指南基本 ...[详细]
-
转自:中国网财经中国网财经1月5日讯记者叶浅 樊鹏)开年首个工作日,万和证券和两名保荐代表人收到了深圳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监管措施。警示函内容显示,万和证券在深圳市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保荐业务执业 ...[详细]
-
美国11月职位空缺居高不下,凸显出劳动力市场韧性可能会促使美联储在未来几个月保持更具限制性的货币政策。劳工部周三发布的职位空缺和劳动力流动调查显示,职位空缺数量从一个月前的1051万降至1046万。这 ...[详细]
-
今日起至1月7日,2023年春运高峰期火车票将迎来销售高峰,7日当天可买除夕当日火车票。2023年春运从1月7日开始至2月15日结束,为期40天。根据今年春节的放假安排,1月21日星期六,除夕)至27 ...[详细]
-
一些在印外国风机制造商正在优先考虑全球订单。印度2022年新增风机容量可能达到1.8GW。供应链问题将继续阻碍印度风电增长。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已延长印度风电项目的风机交货期。一些外国风机制造商利用旗下印 ...[详细]
-
转自:中国证券报人民银行4日消息,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4日上午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要求,2023年,人民银行系统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履行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职责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