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四城,渴望一个万亿级产业
汽车产业能否担当大任?全国
“万亿级汽车产业”,从未像现在这样,第城高密度地被纳入地方发展目标之中。渴望
不久前,个万广州举办新闻发布会,亿级提出将迈向万亿级“智车之城”,产业在此前规划中,全国“破万亿”的第城时间节点被定在2025年;
苏州今年的“新年第一会”,也将主题设定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推进大会,渴望提出“用5年左右的个万时间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
更早之前,长春也谋划将汽车打造成万亿级产业集群,亿级其中,产业作为核心的全国长春国际汽车城,2025年目标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1000亿以上”。第城
其中,渴望广州显得格外迫切。
近年来,广州频频面对重庆“挑战”,GDP第四城之争陷入胶着。在最新政府工作报告中,广州2023年GDP增速目标较去年调高0.5个百分点至6%以上,并再次喊出“制造业立市”的口号。
在尚无万亿制造业集群的广州,借力新一波汽车产业发展大潮,能否迎来属于自己的万亿级产业?
一把“钥匙”
根据中汽协数据,去年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其中,新能源汽车迎来井喷式增长。
工信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1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22年,我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新车的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5.6%。
利好还将持续释放。不久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张永伟作出判断,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涨幅预计在40%左右,新车渗透率也将在40%左右,三线以下市场、出海市场以及对燃油车的加速替代,均将是增长空间。
对于当下的城市,谁抢占了新能源车发展先机,谁就能加速抱紧汽车产业这个产业链条最长、涉及面最广的产业,谁就有可能找到打开新一轮制造业发展局面的“钥匙”。
事实上,观察城市经济表现,新能源汽车产业越来越显露出经济增长“助推器”的作用。
比如,在投资领域,去年多个新能源汽车项目扎堆投资武汉,助推其前三季度固投增速达到15.5%,为万亿城市首位。(猜你想看:《万亿城市“追逐战”:武汉、宁波、长沙能否上位?》)
消费领域,以宁波为例,去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3%,比全国高出5.5个百分点。其中,汽车类零售额增长9.7%,新能源汽车增长80.3%。
而在外贸领域,上海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进出口值再度刷新记录,达到4.19万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839.9亿元,增长130.1%;锂电池出口254.1亿元,增长360.8%,成为出口主要拉动力。
从消费、投资到外贸,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全方位、“碾压式”影响,参与新一轮竞逐的城市,没有谁愿意轻易错过。
“偏科”大市
从省级层面来看,广东无疑是汽车产业领跑者。不久前,广东最新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广东已形成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其中,去年诞生的第八个万亿集群,正是汽车产业。这也意味着,作为全国汽车产业“领头羊”,广东率先迈向万亿级。
2022年,广东汽车产量预计超过41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0%,居全国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预计接近130万台,同比增长140%,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近两成。
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区域格局正在不断洗牌。汽车产量前五名省份中,除广东近年地位较为稳固外,吉林曾在2019年短暂超过上海,随后连续两年下降,到2021年,上海已反超吉林48万辆。去年前11个月,两地差距仍在继续扩大;与此同时,湖北也被重庆超越,退居第五位。
作为广东汽车产业主阵地之一,广州无疑是“守擂者”。据初步统计,广州汽车产量将于2022年超过310万辆,连续四年居全国城市之首,汽车工业总产值已超过6000亿元,正向万亿目标加速靠近。
但疫情之下,广州汽车产业结构性问题也暴露无余。当地媒体报道,广州汽车产业“整零比”仅1:0.35,而汽车发达国家则为1:1.7。
广州整车生产企业,不少由长三角供应商提供关键零部件;广州占比较高的日系整车生产企业,进口后往往要在长三角完成初步加工和组装,再运至广州进一步加工组装。“偏科”的广州,势必难以实现“汽车强市”目标。
基于此,去年,广州出台《广州市支持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稳链补链强链的若干措施》,直指补齐核心零部件短板和弱项。
不仅如此,对于广州而言,汽车产业的发展,还关乎到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长远目标。
去年9月,广州召开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这场由广州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四套班子主要负责人出席的高规格会议上,点明“汽车产业是广州第一大产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要坚定不移实施‘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战略,举全市之力做高做强做优做大汽车产业”。
“再起炉灶”
回顾过去,上一次广州有关制造业的选择,曾让一直居于“广州第一大支柱”的汽车产业,一度陷入发展僵局。
20年前,一波关于汽车行业的竞争曾在广深两市之间拉开。与“老玩家”广州多轮交锋后,深圳选择“从零开始”,搭建从整车制造到零部件生产的汽车产业链。在此时期,深圳引进,并争取到全国第一个电动车示范区,新下线的比亚迪纯电动汽车出租车开始出现在深圳街头。
有报道指出,当时,广州传统车企曾有将深圳作为零部件供应基地、纳入产业链的想法,但并未被深圳采纳。深圳当地汽车业界有一种声音,深圳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另起炉灶”,而“不一定非要跟着广州转”。
如今,比亚迪已然成为深圳汽车行业的代名词。根据乘联会数据,去年,比亚迪销量超过180万辆,同比增长149.4%,首次超越合资品牌登上国内乘用车市场“销冠”宝座。
而广州的汽车产业则显得慢了一步。在去年出台《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时,广州曾反思:
汽车、电子、石化三大支柱提了20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和产业发展理念、形态发生深刻变化,广州重点产业选择也要适应新阶段。在这样的认识下,广州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方向转型发展,升级打造为新支柱产业。
这背后,则是广州多年来对“国际贸易中心”的强调,而对制造业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时移势易。如今,面对先一步成长起来的深圳新能源产业,这次轮到广州“再起炉灶”。
去年初,总经理冯兴亚曾喊出,要将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格局从“蔚小理”,改为“埃小蔚”。其中,埃安、小鹏均来自广州。从去年销量来看,埃安增长115.6%,升至造车新势力品牌首位。
能否夺回汽车行业的“先发”位置,也将关乎到广州制造业“标杆”能否形成。广州市统计局一份报告曾提出一种设想,广州“制造业立市”可以经过三个阶段达成,第一步正是作为短期发展“先锋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而纵观广州制造业,尚缺少一个万亿产业集群。相比之下,GDP前十城市基本已拥有第一个突破万亿的产业集群。广州前后,深圳、重庆均为制造业大市。作为万亿“后备军”的汽车产业,能否成为广州制造业“全盘皆活”的“棋眼”?
文字 | 杨弃非
(责任编辑:综合)
-
俄媒:扎哈罗娃透露自己上世纪90年代曾兼职当导游,带中国旅游团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江平】综合俄新社、《消息报》等多家俄媒报道,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22日与顿巴斯地区建筑类专业的大学生代表交流时,讲述了自己上世纪90年代在莫斯科兼职当导游的经历。她称,自己 ...[详细]
-
跌2.4%,此前公布Q2业绩。美国奶粉供应商雅培7月20日公布二季度报,第二季度营收为113亿美元,同比增长10.1%,有机增长14.3%,高于102.9亿美元的市场预期;净利润20.18亿美元,同比 ...[详细]
-
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欧盟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制裁,并计划逐步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但对于欧洲来说,找到替代俄天然气的供应商并不容易,一旦俄方突然“断气”,欧洲天然气存量和供应将捉襟见肘。为了解决天然 ...[详细]
-
◎记者 祁豆豆2022年7月18日至7月2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召开第十二次会员大会,为期5天。会员大会是上交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凝聚会员单位力量共同治所的重要平台,对上交所和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 ...[详细]
-
文/李鹏涛 编辑/马媛媛)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免税店均因跨境客流量减少受到严重打击,也不例外。8月31日,中国中免发布2022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76.51亿元,同比下降22.17%;归 ...[详细]
-
黄 超《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19日 第 05 版)消费者对旅游的巨大需求没有变,旅游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没有变,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也没有变进一步激活暑期旅游市场,市场主体的努力同样 ...[详细]
-
必胜客被曝一锅油用十天,昔日欢乐餐厅竟有问题后厨,曾是母公司业绩“拖油瓶”
被各种商家营销套路侵害权益?买到的商品出故障投诉无门? 黑猫投诉平台全天候帮您解决消费难题【】餐厅管理人员秘密篡改有效期标签、烹炸油十天一换、相关指标超标近一倍……这些瞠目结舌的事情,竟然发生在大型连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本报记者 吴玉华7月18日A股市场震荡上扬,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1.55%、0.98%、1.44%。沪深两市成交额为1.02 ...[详细]
-
新京报讯 据北京应急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北京市安委办下发紧急通知,就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防范压减各类亡人事故,保障首都社 ...[详细]
-
来源:经济日报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砥砺奋进,谱写了新时代上海接续奋斗、创造奇迹的新篇章。上海是一座光荣的城市,是一座不断创造奇迹的城市。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