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出炉,北京居首
时值毕业季,北京居首正是中国人才签约跨区域流动的高峰期。为了动态反映城市与引才留才之间的城市关系,5月17日,吸引智联招聘携手“泽平宏观”课题组发布《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力排炉解码中国城市人才流动趋势。名出
报告数据显示,北京居首随着2021年疫情趋缓,中国流动人才特征逐渐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城市2021年跨城求职者同比增加7.4%,吸引其中,力排炉高学历、名出高收入者更有可能跨城求职,北京居首流动人才主要分布在IT互联网、中国房地产、城市制造业;长三角、珠三角人才集聚且高能级城市人才跨区流动性减弱。在一线城市中,北京因得天独厚的优势,连续第二年蝉联人才吸引力城市第一名,上海、深圳、广州位居其后。
从城市群角度看,长三角、珠三角人才集聚且流动性下降,“留才”能力进一步增强;从分城市角度看,一线城市仍然是人才流动首选,依托产业发展与人才引进政策,经济发达城市人才吸引力表现突出。报告显示,在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中,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苏州、南京、武汉、长沙位居前十。
依托于各地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因地制宜推出各项人才引进政策,也有不少城市表现亮眼。报告发现,例如杭州电商、直播等产业发展迅速,人文环境宜居舒适且平均薪酬优势突出,人才吸引力排名稳居前列;成都作为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较为活跃、文创与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在推出人才服务配套体系、构建“租售补”并举的人才安居体系支持下,“筑巢引凤”人才吸引表现亮眼,人才净流入由负转正;南京的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且实施“宁聚计划”,落户政策宽松,人才净流入较为稳定;作为在校大学生数量全国第三的城市,武汉积极针对大学生开展“学子留汉”政策,落户门槛宽松,吸引越来越多人才留汉。
研究发现,在今年智联招聘的求职人才中,约4成为跨城求职者,比2020年增加7.4%,2021年流动人才特征逐渐恢复至2019年水平。可见在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人才流动性有所上升,打破空间界限、到异地追求心仪工作,成为越来越多求职者的选择。
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表示,跨区域的人才流动表现与求职者的个人情况、求职意愿和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年轻男性更愿意出去闯一闯;同时,由于对薪酬待遇、发展空间、职业前景抱有更多期待,高学历、高收入人群或更愿意打破城市界限,去经济发达地区或岗位合适城市寻求发展。产业“虹吸”效应下,发展相对成熟的IT互联网、房地产、制造业三大行业培养的从业者数量位居前列,全国多地域性的产业发展之下,也促进了三大行业的成熟人才在跨区域间展开流动。
(责任编辑:知识)
-
跨区域流动人员检测:旅客需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飞机等交通工具
中国网财经11月21日讯记者 杜丁)今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关于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实施办法》”等4个文件的通知。其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实施办法》“实施办法”)中提到,没有发生疫 ...[详细]
-
7月26日消息,一则“苹果应用商店被曝大量色情App”的消息冲上热搜,对此,苹果客服回应:很震惊,记录下应用名字后,其表示会进一步了解情况。据智商税研究中心报道,苹果应用商店中,一款名为“Small ...[详细]
-
中新网7月26日电 灵活就业既是重要的就业渠道,也是就业的“蓄水池”,对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发挥着重要作用。职场社交平台领英发布的《2022人才趋势报告》指出,就业市场的“灵活”趋势在全球范 ...[详细]
-
图源:东方IC来源:IT时报作者/崔鹏志编辑/王昕 挨踢妹 全球NFT交易的“中道崩殂”仍在蔓延。今年6月,据加密数据媒体The Block最新数据,全球NFT市场交易市场惨淡,6月交易金额仅为10. ...[详细]
-
“‘双11’,我的购物‘战场’在健康领域。”正在读大三的何青买了U形枕、筋膜枪、滴眼液、暖宫贴、足浴包、……为何“囤”大量养生产品?何青说:“平时学习压力大,颈椎和眼睛都明显发酸。有一次去看医生,他建 ...[详细]
-
大摩发布研究报告称,重申06869)“增持”评级,认为盈利增长前景可见,目标价17.5港元,相信未来市场供应短缺因素将为集团带来估值重评机会。报告中称,光纤电缆大多数合同须提早6至12个月签订,虽然光 ...[详细]
-
来源:中投在线购买信托产品的上市公司数量与去年相比有所减少,认购金额接近“腰斩”。分析人士指出,这与转型期传统优质非标信托产品减少以及对风险收益相关情况的考量有关。今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踩雷”信托产 ...[详细]
-
华夏时报 王盼盼 严雪蕾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增多,经济运行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稳增长任务更加艰巨。中央企业顶住压力、奋力作为,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履 ...[详细]
-
推动“保交楼”工作加快落实!央行、银保监会再发声,全国性商业银行要发挥“头雁”作用
11月2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稳经济大盘政策措施落实工作。会议要求,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各商业银行要全力做好稳投资促消费保民生各项金融服务,加大 ...[详细]
-
常熟银行:2022年半年度净利润12.01亿元,同比增长19.98%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