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从先行先试走向先行示范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拍摄的深圳试走前海石。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近日,从先新建的行先向先行示大疆全球总部——大疆“天空之城”落成启用。大疆“天空之城”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圳试走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从先集办公、行先向先行示研发、深圳试走测试及城市公共设施于一体。从先新华社发(田方方 摄)从一座边陲小镇,行先向先行示崛起成为一个GDP超3万亿元、深圳试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从先国际化大都市,深圳,行先向先行示这座因改革开放而生的深圳试走城市,以敢闯敢试的从先勇气开创了中国的特区时代。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行先向先行示由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特区新城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典型实践。
如今深圳的职责、使命和任务与时俱进,正从特区时代走向湾区时代,从敢闯敢试、先行先试走向先行示范。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深圳勇于实践创新,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占据着时代的制高点。站在时代的桥头回望,深圳最成功的地方,不在于创办了多少大企业,增加了多少GDP;而在于创造了多少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找到了多少以超越自我带动全局升级发展的成功路径。
敢闯敢试的特区内核
深圳经济特区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改革开放试验田和“两个窗口”的历史使命。
42年来,深圳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坚持改革开放初心不变。深圳奇迹,是中国改革开放奇迹的精彩缩影;特区发展的光辉历程,也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最生动鲜活的写照。
42年来,深圳以闯关夺隘的先锋精神擦亮了改革开放的金字招牌,形成了鲜明的特区内核,敢闯敢试成为深圳特区刻在基因里的特色。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以“三来一补”的传统模式,依托并与香港分工协作,形成“前店后厂”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深圳并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而是主动作为,抢先谋划,打破路径依赖,在全国率先布局新兴产业,使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经济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今年上半年,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个集群实现增加值6271.64亿元,占GDP比重达41.8%,同比增长了7.2%,高于同期GDP增速4.2个百分点,为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充沛的动力。其中部分产业集群增速较快,高端医疗器械、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智能传感器、海洋经济、大健康、软件与信息服务、工业母机等行业增加值的增速,均超过或接近10%。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智能手机、民用无人机的产量更是分别增长174.0%、164.0%、67.0%和28.8%,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生机勃勃态势,深圳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科技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和标杆城市。
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前海是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昔日深圳“三天一层楼”的奇迹,如今已演变成前海的“三天一项制度创新”。截至目前,前海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法治创新、人才管理改革、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已累计推出68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前海还抓住“扩区”和“改革开放”两个重点,全力打造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不断构建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深圳还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紧紧把握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务实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着力塑造开放型经济的新优势。截至今年3月底,深企已在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8307家企业及机构,累计中方协议投资额734.21亿美元。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40多年来,深圳肩负使命,敢闯敢试,涉足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禁区”,踏入放开市场价格体制的“雷区”,抵进打破“铁饭碗”的“难区”,闯入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盲区”……用1000多项“全国第一”,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行探路。
如今,深圳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以改革破题,率先开展数据要素统计核算试点,率先建立并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创新商事主体依职权注销制度,试行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改革;《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为我国自然人破产制度破冰,《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是国内数据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立法,《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成为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深圳正不断激活发展动能,建设新时代的经济特区。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的湾区特质
从航海时代的兴盛到数字时代的来临,湾区总是承载着经济繁荣和科技创新的发展使命。宜人的滨海环境、充满生机活力的湾区城市带、高端聚集的产业链、密集的公司企业总部、巨大的经济总量,是构筑大湾区都市圈最重要的组成要素。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个新的世界级湾区蔚然崛起,昭示着中国湾区时代的来临。伴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崛起,粤港澳大湾区的愿景如今已渐落地成为现实,在国家开放发展的蓝图上描绘着浓墨重彩的画卷。深圳被赋予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战略定位。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顺应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新需求,重塑改革开放新优势,粤港澳大湾区业已成为新时代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大历史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底气十足。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以占中国0.6%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占比超过11%的GDP。2021年,大湾区实现GDP高达12.6万亿元,是中国地均经济密度最高的城市群,也是全球科技增长动能最强劲的城市群。对外贸易总额超过1.8万亿美元,比肩世界三大湾区。
特区深圳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体量最大的城市。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科技创新城市,深圳常年占据中国城市竞争力与创造力榜首,在建设高新科技产业中心和金融创新中心的进程中,无疑是中国湾区时代的一张亮丽名片。在这里,地标性建筑群正在不断勾画着城市天际线,提升了城市价值,凝聚了城市精神;科技创新、数字金融和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聚集,引领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资本合力造就湾区繁荣活力。高水平的经济贡献和创新引领,使深圳成为国家战略的排头兵。可以说,深圳用自己的先行先试和先行示范,实践并见证着一个湾区的崛起。
粤港澳大湾区的特点就是以科技和金融两翼双轮驱动发展。在科技方面,深圳诸如腾讯、华为、大疆等在内的科技领军企业拥有着世界影响力。腾讯专注数字技术助力产业升级,并向“产业互联网”进军;华为在汽车领域推出阿尔法S华为HI版,这是首款搭载华为智能解决方案的量产车;大疆车载系统也展示了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和核心零部件,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深圳的科技创新潜质和优势也日益凸显,未来将在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增强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等方面重点发力。
与此同时,深圳金融科技生态日益完善,在诸多领域处于全国前列、亚太一流,具备了建设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基础条件。富有特色、模式多元的金融科技类企业“雁阵”格局初步形成,其中平安集团、招商金科等代表性企业先行领跑,开泰银行、中金公司、山西证券等持牌金融机构的科技子公司相继落户,长亮科技、金证科技等优秀金融科技服务商不断涌现,金融壹账通等23家企业入选毕马威2021中国金融科技“双50”榜单,多家香港虚拟银行、虚拟保险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在前海集聚,微众银行、腾讯、华为技术等研发推出如FISCO-BCOS等有影响力的开源项目……福田、南山等重点区域正在加速打造湾区国际金融科技城、国际金融科技生态园、深港金融科技城等集聚功能区,组建了一批金融科技孵化器、加速器等平台载体,有力地促进金融科技类企业培育和成果转化。
从特区到湾区实现时代跨越
从特区到湾区,深圳实现的是时代的跨越,展现的是一马当先的勇气和力量。新征程上,深圳不断增强核心引擎功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担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行示范者,成为大湾区建设中动力澎湃的发动机。
2021年,尽管面临的外部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改革攻坚任务更加艰巨,深圳经济仍跃上3万亿元台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万家,科技人才超过200万人,深圳依然是创业密度最高的城市;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过万亿元,新增小升规工业企业超2000家,深圳依然是企业成长性、经济增长力最强的城市之一;截至目前,深圳汇集了来自全球超160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包括近300家世界500强企业,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超10万个。其中仅2021年深圳就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6000家,同比增长超30%……这一切,都预示着深圳的城市能级跃上了新台阶,改革开放释放出了新能量,市场导向激发出了新活力。
高质量发展也带来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城市发展奇迹,尤其是最近十年,深圳更是接连跨越了两个万亿元台阶:2011年深圳GDP首破万亿大关,2016年迈上两万亿元关口,再到2021年突破三万亿元,十年之间深圳接连攀上两个万亿元新台阶,总体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一路高歌奋进,成为全球3万亿城市俱乐部中最年轻、极具活力与创新力的城市,在世界经济版图上占据了重要位置。
从特区时代到湾区时代,深圳更多的发展密码藏在数据间。这十年,深圳商事主体总量增长至381.35万户,截至今年7月底,深圳已有512家上市公司。按最新人口数据计算,今年上半年,深圳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216.29户,拥有企业134.67户。平均每平方公里约有10.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每平方公里GDP产出约15亿元。深圳狭小的土地,创造出了最大的创业密度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密度。
高质量发展的深圳是改革开放的“中国奇迹”,亦是中国创造的城市发展“样板”。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业、高端服务业、外贸出口、消费零售等格外抢眼,持续稳定增长。不断出现的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能。在深圳GDP构成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了38%;服务业中,高端服务业占了70%;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也居大中城市前列。继8家世界500强之后,深圳百万企业群落中的第二梯队如平安银行、比亚迪、中集、中广核等迎头赶上,成为深圳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城市的增长极更趋多元和均衡。
(责任编辑:休闲)
-
当虚拟货币“傍”上世界杯,相关代币价格波动不断!鱼龙混杂风险要当心
来源:北京商报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如火如荼,也炒热了相关概念的虚拟货币。11月23日,阿根廷足协粉丝代币ARG币交易价格大幅波动,就在11月22日晚间,阿根廷队首场小组赛以1比2爆冷负于沙特,ARG ...[详细]
-
纽交所表示,周二发生的一些交易将被宣布“无效”,此前一个技术故障导致数百只股票在没有开盘价的情况下开始交易。纽交所表示,根据交易所的规定,一系列股票交易将被视为“明显错误”。这适用于某些股票的交易,这 ...[详细]
-
格隆汇1月25日丨纽约证券交易所表示, 周二开盘时人为失误导致数百只公司股票大幅波动并停牌。交易所运营商表示,问题的根源在于开盘时的“灾难恢复配置”,目前已经解决。纽交所在网站上发布更新声明称,超过1 ...[详细]
-
特斯拉四季度营收和净利创史高,“以价冲量”策略亦初见成效,但马斯克的烦恼还有很多
每经记者 张凌霄 每经编辑 兰素英 当地时间1月25日,TSLA,股价144.43美元,市值4525.67亿美元)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和2022年全年业绩。该公司2022年第四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均创下 ...[详细]
-
台湾“中央社”11月22日消息,鸿海今天下午宣布,延聘蒋尚义担任鸿海半导体策略长,直接向鸿海董事长刘扬伟负责。鸿海表示,借重蒋尚义丰富的半导体产业经验,未来蒋尚义将提供鸿海集团在全球半导体布建策略及技 ...[详细]
-
兔年春节长假收官!四川旅游接待人数全国第一,旅游收入超242亿
2023年春节长假正式收官,作为全国热门目的地的四川,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1月27日晚,四川省文旅厅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三方大数据监测显示,春节期间四川省共接待游客5387.59万人次,旅游收入24 ...[详细]
-
当地时间24日晚,拉美与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拉共体)第七届峰会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落下帷幕,来自拉共体33个成员国的代表共同签署并发布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宣言》。宣言强调,拉共体成员国承诺将共同维护本 ...[详细]
-
一支难求!春节爆款加特林,从20元卖到200元还断货,有商店要求消费满1000元才能买
部分买不到加特林或者觉得加特林太贵的网友自己动手组装了简易版加特林烟花,也就是将多支普通的手持吐珠类升空烟花绑到一起,燃放时同时点燃,有人还在网上分享了自制教程和自制加特林的燃放效果。对于网友自制加特 ...[详细]
-
经历了过去一周的急跌,本周债券市场暂趋于稳定,但出于对年末流动性的担忧,叠加对明年经济复苏的预期,收益率并未出现明显下行,市场观望情绪仍重。截至11月23日收盘,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2.845%。国内 ...[详细]
-
近2000万人已开户,金融机构个人养老金揽客是旧模式还是新生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域 实习生杨亚晨 深圳报道个人养老金扬帆起航,为了抢夺这个万亿蓝海,银行、基金、保险、券商、第三方代销等机构都驶入了新赛道。“自从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后,每天都有人在该营业点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