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体检报告”:收支矛盾日益凸显 债务可持续性下降
作者: 陈益刊
疫情冲击之下,体检报告地方财政困难前所未有,地方地方财政运行也备受关注。财政
近日,收支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发布的矛盾《中国各地区财政发展指数报告2022》(下称《报告》)显示,2008年至2021年各省财政发展总指数,日益疫情前,凸显这一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疫情冲击下,债务指数呈现明显上下波动。可持由于经济恢复性增长,续性下降2021年较上一年有所增长。体检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副所长马光荣告诉第一财经,地方预计2022年各省份财政发展总指数比2021年有所下降,财政主要是收支经济受疫情冲击较大,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大。矛盾
与此同时,《报告》也阐述了地方财政面临的突出挑战,包括近两年财政收入结构有所恶化,地区间财力不均。在收入增长乏力的同时,地方刚性支出需求扩大,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凸显。为平衡收支矛盾,地方举债快速增加,债务可持续性不断下降,风险升高。
地方收入稳健性波动大
根据《报告》2021年31省份财政发展总指数排名,北京、上海、天津位居前三,广西、甘肃等西部省份得分较低。这也反映出地方财政发展差异依然较大。
《报告》以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税收收入占比、大税(国内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占比和土地出让金依赖度四个指标,构成地方财政收入稳健指数。其中,人均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人口)指标权重最大(占比七成)。
2008年以来,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各省份人均实际财政收入总体呈增长态势。但2020年疫情暴发之后,受经济下行、当年地方财政收入下滑影响,这一指标出现下滑;2021年随着经济恢复性增长,各省份人均实际财政收入增长至0.72万元。
2008年以来各地税收收入占比总体呈波动向下,而大税占比也呈现下滑态势。各省份对土地财政依赖度波动很大,但2008年以来总体呈增长势头。
2008至2015年地方财政收入稳健指数呈不断上升趋势,2016年至今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放缓以及减税降费措施的不断实施,这一指数呈反复上下波动趋势。“预计2022年比2021年财政收入稳健指数会有所下降。2023年,财政收入稳健指数预料将出现恢复性增长。”马光荣说。
财政收入稳健指数上下波动,也折射出一些问题。《报告》称,目前税收收入和大税收入占比仍然较低,如何协调税收优惠政策和其收入之间的平衡,稳定财政收入结构,仍需要思考。此外,地方对土地财政依赖度依然处于高位,不利于财政收入稳定。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土地市场的管理,合理规划土地出让数额,也应当避免土地市场波动影响地方政府收入,防止地方政府通过非税收入等其他手段去扩张财政收入,反而导致地方收入结构恶化。
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
《报告》通过人均财政支出、教育、医疗、社保、行政管理等支出占比、财政投资性支出倾向等指标,构建了地方财政支出优化指数。2008年以来,各省份财政支出优化指数总体呈上升势头,表明人均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提升,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用于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类支出占比扩大,财政支出效率逐渐提升,财政支出职能越来越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近年来,政府坚持过紧日子,压缩一般性支出。马光荣介绍,政府行政管理支出占比平均维持在8%多,意味着进一步压缩的空间确实越来越小。但地区间仍然有很大差异,部分省份超过10%,仍有一定压降空间。“近年来,财政支出应该在支持创新、绿色、共享、协调、开放发展上发挥积极作用。其中,保民生、支持共享发展尤其依靠政府加大投入,在财政支出结构中理应占有很大的比重。”
《报告》分析称,从中长期看,政府还有大量无法缩减的刚性支出,包括医疗、养老等民生支出。由于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医疗保障和养老金可持续性面临较大压力,财政支出需要为老龄化预留政策空间。
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疫情之后地方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报告》显示,2020年和2021年财政投资性支出占明显增长,2021年占比达26.62%,创历史新高。马光荣告诉第一财经,2023年为支持稳增长,政府投资性支出预料会维持高位。财政对投资性支出的支持,主要将依靠地方专项债等加力。
《报告》建议,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需要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的科技投入比例,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对于西部地区过高的财政投资性支出以及人均财政支出,要进行进一步效益评估,防止过度投资与重复建设,也防止因投资而出现过高的债务负担。
债务可持续性持续下降
近些年中央高度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这关系着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报告》也设定了债务可持续性指数,由显性负债率、显性债务率、广义负债率、广义债务率、一般债利息负担率和专项债利息负担率六个指标构成。2016年至2021年,各省份债务可持续指数呈下降趋势,地方政府所面临的债务风险不断升高,债务可持续性不断降低。
马光荣表示,2022年,各省份债务规模增速明显超过GDP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偿债负担加大,可持续指数将继续下降。“目前债务可持续性没有公认的红线。但国务院曾发文明确,专项债付息支出占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超过10%,需要启动财政整顿,主要是进行支出压缩。目前,部分省份已逼近这一比例,是否将依规进行财政整顿,值得关注。”
近年来财政收支矛盾加大,为稳经济急需扩大政府有效投资,这笔资金主要来自举债。从公开数据看,近些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疫情之后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站上3万亿元台阶,去年首次超过4万亿元。这也导致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快速攀升。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50364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财政部公开表态,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减少1/3以上,风险缓释可控。
马光荣表示,在2023年较大的稳增长压力下,财政政策要加力,债务规模料将明显增长。但需要注意地区间债务压力存在差异,对债务压力特别大、基层“三保”出现困难的地区,中央应利用转移支付进行救助。因此建议,2023年除了地方专项债规模适度增长,中央国债规模也应加大发行空间。
(责任编辑:探索)
-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商业保险研究分会成立 担当时代责任 商业保险有所为
转自:保险报网实习记者 杨雨萌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新发展阶段,这对保险业提出了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保险体系的要求。作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保险该如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 ...[详细]
-
超200家核酸检测机构,被责令整改!有些涉及上市公司,甚至地方疾控中心、三甲医院也出问题
7月5日,北京市丰台区检察院在官微通报,经依法审查,于2022年7月5日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对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提请批准逮捕的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张某某、童某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作出 ...[详细]
-
“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出炉培育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拓宽优质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渠道见习记者郭博昊7月6日,工信部发布《“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以下简 ...[详细]
-
【环球网报道】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国家反情报和安全中心当地时间6日“警告”各州和地方官员,中国正试图“操纵”他们向华盛顿施压。他们宣称,中国这样做是想让华盛顿实施对华“更友好”的政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此 ...[详细]
-
转自:贝壳财经11月21日至11月23日,2022论坛年会在北京金融街举行。“一行两会”主要负责人对房地产再表态,其中重点提到“一城一策”、降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等。 ...[详细]
-
期货日报昨日,有色板块全线飘绿,其中、、国际铜跌超5%,沪银跌超3%,沪金跌近2%,跌超2%,沪锌跌超1%。总的来看,近日,有色金属价格普遍大幅下挫,且跌幅扩大。新湖研究所有色金属研发总监孙匡文认为, ...[详细]
-
北京时间7日凌晨,美股周三小幅收高。美联储会议纪要称,如果通胀未能下降,美联储可能会采取“更严格”的政策,暗示7月或加息75个基点。市场关注衰退讯号与不断下跌的原油价格。布伦特原油跌破100美元。美国 ...[详细]
-
来源:经济日报近日,中国再保险研究院与鼎和保险新型电力系统保险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电化学储能保险发展报告》。在当下的能源格局中,风电和光伏发电间歇性及波动性的特点,使得储能成为平抑新能源电网波动、促进可 ...[详细]
-
欧央行高官放鹰:12月将继续“强劲”加息 第三次75基点要来了吗?
12月议息会议前的通胀数据和经济增长预测至关重要。在经历了有史以来最激进的货币紧缩四个月内200个基点)之后,欧洲央行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将变得更加复杂,需要努力避免经济衰退,同时评估能 ...[详细]
-
英国唐宁街10号内阁办公厅首席捕鼠大臣Larry“发布”推特称:“凭良心讲,我无法再和首相一起生活了。要么他走,要么我走。”据英国媒体最新消息,鲍里斯·约翰逊政府宣布辞职的成员已达35人。相关报道:英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