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依旧是苹果 华为依旧是华为 手机产业需要竞争
这个月,苹果苹果手机界一年一度的依旧依旧大事又来了,那就是华为华新一代iPhone的发布。
iPhone14一推出,手机就一如以往地惹起不少争议,产业评价仍然很两端。需竞有媒体认为安卓阵营“想超越苹果,苹果苹果越来越难了”,依旧依旧也有KOL认为iPhone14了无新意,华为华三星在最新的手机Galaxy Z Flip广告里,就攻击了iPhone没有创意。产业
虽然三星等手机厂商群起嘲讽iPhone,需竞但他们却不敢在iPhone刚推出之时发布新产品,苹果苹果而是依旧依旧选择暂避锋芒。但华为偏偏在今年,华为华选择在iPhone发布会前一天推出Mate50,正面硬刚。
苹果依旧是苹果,华为依旧是华为。
苹果依旧是苹果
iPhone14,真的如他们所说吗?
从用户的角度看,批评iPhone创新不足并没有错。新iPhone为用户带来的创新体验并不出彩,真正值得一提的,是安卓阵营多年前就采用的药丸屏、被迭代了的4800万像素相机,以及国内无法落地的卫星通信能力。
苹果缺乏创新能力了吗?至少在主流媒体和KOL的眼中,创新能力还是有的。
今年iPhone最受大众称誉的新功能,是“灵动岛”Dynamic Island。苹果创造性地将通知栏界面,与iPhone14 Pro全新的药丸屏有机结合,完美“掩饰”了药丸屏原来的缺陷。有文章指出,苹果把iPhone14 Pro原本的最大槽点变成了最大亮点;也有不少人吐槽说,安卓阵营用过药丸屏,但就没有厂商能像苹果一样,做出如此灵气的解决方案。
苹果依旧是苹果,他们绝非没有能力创新。毕竟今天不少手机厂商,也是以学习苹果起家;说苹果没有创新能力?估计友商第一个不服。
然而苹果今年最大的创新,是掩饰iPhone原有的缺陷,而不是为用户带来什么新功能。可是,为什么苹果不把宝贵的创新能力,用于创造更颠覆性的用户体验?个中原因,相当复杂。
今年iPhone的另一大焦点,是苹果新推出的iPhone14(非Pro版本),无论是外表或规格,几乎与去年的iPhone 13一模一样,想要获得不一样的新体验,只得购买更贵的Pro系列。同一个策略,就曾在2017年的iPhone X上用过:当年iPhone X只有64、256和512GB三个版本,偏偏少了128GB版本,有媒体认为苹果通过定价策略,逼使用户购买性价比较高、但价格更贵的256GB版本,变相提高iPhone的平均售价。
在商言商,这一行为无可厚非。毕竟苹果是一家上市公司,赚钱必然是第一位的。特别是近年手机产业陷入内卷,销量增长放缓,再加上全球经济不景气,求生存、保利润已经成为产业主旋律。
不要说是苹果,就连安卓阵营的友商,也在想尽办法追求更高的利润。
手机产业需要竞争
最初,手机市场并未沦落到今天这样。库克在与EPIC的官司里,就曾承认苹果遇到过两个强劲对手:一个是三星,一个是华为。在最近五年,的确也就只有三星和华为这两大公司能在手机上压制着苹果,使当时的手机市场有着足够的竞争性。
没想到在2016年,三星因为“手雷” Galaxy note7 而“自爆”,从此“一蹶不振”,在电池和快充方面畏手畏脚,加之水土不服的系统等,三星在中国市场逐渐失去存在感和话语权,最终剩下华为一家,尚能与苹果抗衡。
必须承认,早年的iPhone确实有着领先性的技术革新。有人说,安卓阵营一直在借鉴苹果的创新;如果这个说法是正确的话,那华为绝对是最出色、最努力、最成功的一个。毕竟就连任正非也承认自己在用iPhone,苹果一直以来是华为的“老师”,华为也高度肯定苹果的创新能力,同时,苹果也是华为一直以来的对手。
多年之后,华为从最初的追赶者,到后来能与 iPhone 掰手腕:从 2018 年开始,这个优等生就通过Mate系列的一连串创新,与 iPhone 在高端打得有来有往。最终,华为在2020年成功取代三星,成为全球第一的手机厂商。
但也在2020年,华为推出了Mate40后,因为那个众所周知的原因,一直没有再推出Mate系列。此后,尽管一众安卓厂商砸钱研发芯片、搞影像联名,但受限于技术和创新力不足,始终无法威胁苹果在国内高端市场的地位。在Mate系列缺席的两年里,安卓阵营没有一个产品,能与苹果正面硬刚。
没有竞争,消费者只能任由苹果挤牙膏。
华为依旧是华为
阔别两年的Mate50回来了,华为在最困难的环境下,向苹果亮剑。
全新的Mate50系列,带来超光变XMAGE影像,把光圈可调节的设计融入手机影像系统中,以提升移动影像光学系统的能力。在自动模式下拥有四档智慧光圈,可根据不同场景智能匹配光圈大小;在专业模式下,通过十档可调物理光圈,用户能随心调整景深范围和虚化程度。
Mate50系列也引入了全新的广角微距摄像头,支持2.5cm超级微距拍摄,毫米之间,纤细绒毛、织物纹理都能被清晰呈现。除了拍照之外,Mate50也支持超微距视频拍摄,再搭配微距画中画,用户就能以更特别的视觉,拍摄独一无二的视频。
此外,新推出的“应急模式”,让Mate50通过聚能泵技术,智能聚合机身电池的残余电量,在1%低电量下自动进入应急模式,支持通话12分钟或亮码10次或扫码4次等应急操作,解决用户的燃眉之急。
同时,其搭载的超空间存储压缩技术,跳脱出应用层面的约束,在不牺牲体验的前提下,压缩优化重复文件和不常用应用,基于256GB测试模型,最多可节省20GB可用空间。
而“捅破天”的北斗卫星通讯技术,突破地面网络限制,让用户面对极限情况时也不惧。比如身处荒漠无人区、出海遇险、地震救援等无地面网络信号覆盖的环境下,也能随时通过App,将文字和位置信息发出,并支持多条位置生成轨迹地图。当然更重要的是——能在中国使用。
另外配备了比普通玻璃面板抗跌落能力强十倍的“昆仑玻璃”,获得业界首个“瑞士SGS五星级玻璃耐摔权威认证”,为用户带来更强的保护能力。
诚然,华为Mate50与苹果一样引起了不少争议。可是,无论喜爱或讨厌华为的用户,都不能否认:这台不是Mate40的“炒冷饭”;无论用户是否肯定,所有技术均围绕着提升用户体验而出发,而不是什么价格策略。
可见,华为在面对艰难险阻的形势下,依旧是那个华为,把创新放在第一位,也将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
高端手机市场格局转变
有竞争,才有进步,这是在公平的前提下,才能体现出来。但众所周知,华为Mate系列缺席两年,并不是因为技不如人,而是他们早就处于在一场不公平的竞争之中。
以往Mate系列是唯一在性能和体验上与苹果掰手腕的的旗舰手机、承载着当时冠绝同行的全新通信技术、引领行业的创新体验,与 iPhone 并肩推动手机产业的发展。顶级旗舰市场缺少了华为,高端手机市场将陷于没有竞争的局面,因为苹果还是那个苹果,商业思维主导产品迭代,用户将会是最终的输家,Mate缺席的这两年时间已经佐证。
但现在,Mate50系列阔别两年,终于再次回来了,在这样并不公平的竞争中依然有实力、有勇气正面对决iPhone14系列,足见华为的韧性与决心。Mate50系列的发布,让我们看到华为依然还是那个华为,而这本身就是一场胜利。
回归产品,iPhone14香?还是Mate50香?消费者们用脚投票。我们仍然很欢迎华为再次带着Mate系列回来,在高端市场挑战苹果,手机产业的格局又多了变数。
特别策划
(责任编辑:休闲)
-
买房门槛降至历史低点:超百城首付两成 多城房贷利率进入“3时代”
首付比例降至两成、首套房贷利率降至4%以下......今年以来,多地优化信贷政策,购房者的购房成本及购房门槛进一步宽松。超百城购房首付比例降至20%地方层面出台的楼市新政中,“降低首付比例”已成为多个 ...[详细]
-
据茅台集团官微消息,2月19日,正值雨水,茅台品藏家2023年新春联谊会在北京饭店举行。茅台品藏家们共聚一堂,共话老酒故事、共叙茅台情谊,共启茅台老酒“品”与“藏”的时光与文化之旅。茅台集团党委书记、 ...[详细]
-
美国连续击落“不明飞行物”据美媒报道,2月10日至12日,美国军机在美国和加拿大上空连续击落3个“不明飞行物”。11日在加拿大上空击落气球的任务由美军F-22战斗机执行。据报道,美军还出动了F-16战 ...[详细]
-
文章来源:华尔街见闻美一季度零售业绩大概率稳健,但同时零售商与分析师共同警告,今年消费前景尚不明朗。美国零售业财报季即将到来,是将“拯救”美国经济,还是短暂反弹?下周二,Home Depot)和将发布 ...[详细]
-
参考消息网11月22日报道 据台湾“中央社”21日报道,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当日上午透露,未来可能会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设3纳米晶圆厂,对此台积电晚间低调回应称,目前尚无进一步消息。21日上午,张忠谋被媒体 ...[详细]
-
当地时间2月18日,土耳其灾害应急管理局表示,截至目前,2月6日在土耳其发生的强震已造成该国40642人死亡。总台记者 梁慧) ...[详细]
-
据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2月19日消息,乌官方宣布将乌克兰的国家战时状态自2023年2月19日延长至2023年5月20日。考虑到乌当前安全形势仍然存在高风险,请国内人员暂勿来乌,已撤离至第三国人员暂勿返乌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每经记者 王海慜 杨 建每经编辑 赵 云 3300点这道坎,还是没跨过去。2月16日周四)午后,A股市场出现了一轮急跌,创业板指一度跌约2%,两 ...[详细]
-
◎记者 黄淑慧11月以来,债券市场大幅波动,导致纯债基金、同业存单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大面积回撤,这再次给投资者上了一堂风险教育课。虽然与权益市场相比,固收类产品的回撤绝对数值并不大,但是这类产品 ...[详细]
-
近日有传言称,国内汽车生产资质已经不允许销售,只能注销,如同蔚来江淮一般的代工模式将不再被批准,以后国内将不会再有新造车公司。在昨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交流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