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协:已停止收储口粮小麦作青贮饲料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止收针对近日网上流传的奶协“割青麦作饲料”短视频,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陈绍祜17日表示,已停在黄淮海地区的储口少数奶牛养殖场有用小麦作青贮饲料的现象,其中大多数是麦作养殖场在配套饲草料地上轮作倒茬种小麦,也有个别养殖场就地就近收储了一些小麦,青贮但不是饲料大规模的、面积很小,中国止收黄淮海地区大型奶牛场青贮饲料缺口并不大,奶协通过调剂调配可以解决。已停
陈绍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储口中国奶协近日配合农业农村部调度了奶牛养殖企业有关情况,麦作在黄淮海地区的青贮少数奶牛养殖场有用小麦作青贮饲料的现象,主要是饲料青贮玉米等存在一定缺口,特别是中国止收受去年北方严重秋汛影响,青贮玉米收储量不足,青贮饲料缺口增加。
陈绍祜表示,目前相关奶牛养殖场已停止收储口粮小麦作青贮饲料。协会正在与相关养殖企业和饲草料企业进行联系,加强青贮饲料供需情况调度,组织产销对接,满足养殖需要。
陈绍祜介绍,奶牛养殖所用青贮饲料中90%以上是青贮玉米,其他的还有黑麦草、饲用大麦等。青贮小麦的饲用价值仅相当于青贮玉米的70%左右,而且亩生物产量不到青贮玉米的50%。
协会已向全行业发出倡议,不用口粮小麦作青贮饲料,下一步,将引导发展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更高的青贮玉米、黑麦草、饲用大麦等饲草料,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保障饲草料供应,特别是指导重点地区养殖场因地制宜做好青贮饲料收储工作。
据了解,农业农村部作出相关安排,抓紧调剂调运,地方政府也在协调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山东、吉林等省发布了青贮饲料生产企业货源供应信息,协会将帮助养殖企业搞好对接。(记者于文静)
相关报道:[解局]“割青麦作饲料”?到底咋回事?(侠客岛)
田间小麦(图源:新华社)再过20多天,华北平原的小麦就成熟了。这当口,有的地方却传出了“割青麦作饲料”的消息。农民将青小麦收割,以1500元/亩的高价卖给饲料企业。有人说:青麦割了当饲料,一亩能卖1500元,比成熟了再卖还赚钱呢!
眼下,俄乌局势带动全球粮价上涨,保障粮食安全更显重要。这时候糟蹋小麦,到底咋回事?岛叔联系了山东、河南、江苏的小麦种植户,他们却说没有收购商找其购入青麦。
业内人士认为,收割青麦作青贮饲料的事不常见。网上流传的视频没有真正的收割场景,翻来覆去都是已有画面的拼凑。就此,可做两点简单分析:
一是有企业存在买青贮小麦应急的需要。去年,北方不少地区遭遇严重秋汛,长时间阴雨天及青贮饲料价格上涨,对少部分养殖企业收储青贮玉米造成影响。青贮饲料采买不及,青麦就成了代替。
二是以1500元/亩价格收购青麦不可持续。目前养殖企业常用的青贮饲料主要包括玉米、苜蓿、燕麦等,这些青贮饲料的价格远低于1500元/亩。从饲料作物的营养来看,小麦赶不上前述几种,尤其小麦才刚灌浆,并不适合动物吃。
既然只是个别现象且难以持续,为啥这事近期刷屏?原因值得深思。
一位小麦种植户对岛叔说,养殖企业通常不会以1500元/亩的价格大量收购青麦,他种了20多年小麦还没碰过这种情况。但如果有人故意捣乱、炒作价格,那就不用考虑价格的事了,毕竟就是收几亩作个秀,再高的价格也能出。
究竟谁在毁麦,目前尚无定论,但事情不能轻易罢了。在全球粮食危机加剧的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弦片刻松不得。
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等联合发布全球粮食危机报告:去年,全球面临日常性食物短缺的人数创新高;今年,俄乌危机影响全球粮食生产,或进一步推高短缺数字。不少国家紧捂“粮袋子”,限制农产品出口。
目前,中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这一保障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中国人付出艰辛努力得来的。拿即将收获的冬小麦来说,去年播种时北方遭遇罕见秋汛,1.1亿亩冬小麦晚播,占播种总面积1/3,一些地方苗情是历年来最复杂、最差的。一位山东农户回忆:“地里都是水,我都想放弃种植了。得亏大伙儿一起努力,抗秋汛、促弱苗、防病虫,一道道关闯下来,才有了不错的长势。”
中长期看,中国的粮食产需将维持紧平衡。为此,我们决不能容忍损坏粮食、破坏生产的行为,此种歪风邪气若蔓延,势必影响粮食安全。5月10日,农业农村部发文明确,各地要进一步全面排查毁麦开工、青贮小麦等毁麦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还公布了热线电话,有发现毁麦问题线索的岛友可以行动起来了。
农民肯割掉收获在即的青麦,是因为卖作饲料价更高。这引出平衡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大问题。亿万农民起早贪黑、挥洒汗水,希望看到好收成、得到好收益。从这次事件发展脉络看,相关收购商趁虚而入,以高价诱导农民。但如前文分析,青麦高价不可持续,今年小麦售价也不低,有机构预计新麦上市价格将超过1.5元/斤,再加上一些补贴,收益还是挺高的。
长远看,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还要更加重视农民诉求,避免“谷贱伤农”,各地各部门得出真招,多拿点实在、管用的好举措,提高种粮收益,让农民种粮更有奔头。种地盼收成,只要不“谷贱伤农”,谁愿意割掉收获在即的田产呢?
6月1日前后,全国冬小麦将大面积开镰收割,总产量约为全年粮食产量的1/5。忙活了大半年,人们盼望增收,而不是添堵。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说得好:珍惜农民朋友200多天的劳动成果,中国人的饭碗大家一起端。
媒体微博发声
(责任编辑:休闲)
-
美国总统拜登当地时间11月20日迎来80岁生日,成为该国历史上首位在任职期间年满80岁的总统。拜登当初宣誓就任总统时,就以78岁高龄成为白宫最年长的总统。拜登此次低调庆祝了80岁生日。据白宫新闻发言人 ...[详细]
-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体制改革在各项改革中始终走在前面。王志刚表示,截至目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部署的143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最近科技部又出台了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还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改 ...[详细]
-
6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要求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等现象,坚决做到“九不准”。其中包括:不准随意将限制出行的范围由中、高风险地区扩大到其他地区;不准对来自低风险地区人员采 ...[详细]
-
被各种商家营销套路侵害权益?买到的商品出故障投诉无门? 黑猫投诉平台全天候帮您解决消费难题【】6月6日消息,相声演员孙越近日发布微博吐槽称,自己车险7月底才到期,但已经收到人保、太平和平安保险一天近2 ...[详细]
-
卡塔尔世界杯,爆出大冷门!沙特阿拉伯在下半场的5分钟时间内连入两球,2-1逆转、爆冷击败阿根廷!图片来源:FIFA世界杯官方微博)据FIFA世界杯官方微博,赛场上,梅西点射破门,随后阿根廷三个进球被判 ...[详细]
-
想要买车的有福利了,国家直接发大礼包。5月最后一天,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 ...[详细]
-
上海产业链“回血”|追回 “618”:撬动消费回暖 线上动能待释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陶力 实习生李强 上海报道 蒸腾的烟火气,在上海夏日缓缓升起。6月6日傍晚,在宝山区的某小区里,快递包裹堆积的数量,已经是上周的近三倍。来自多家物流公司的快递员们,正有条不紊处理着 ...[详细]
-
业协会关于主动加强金融服务 全面助力稳住经济的倡议书各会员单位: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银保监会工作安排,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引导会员单位进一步加强对因 ...[详细]
-
转自:保险报网□记者 朱艳霞11月18日,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发布《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问题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要求各人身险公司立即开展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专项风险排查工作。四款产品被要求停售近期,随 ...[详细]
-
针对最近几例阳性感染者是在医院就诊时发现核酸异常的情况,今天6日)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表示,近期,随着上海全市有序复工复产复市,市民外出就医需求增加,发热门诊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