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内规模最大古DNA研究揭示五千年来新疆人群演化历史
澎湃新闻记者 吕新文
新疆塔什库尔干县高海拔吉尔赞喀勒墓地俯瞰图(闫旭光供图)4月1日,中国最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中国科学家针对新疆地区古代人群开展的国内规模古大规模、系统性古基因组研究。研究演化该研究被选为Science亮点论文,揭示也是千年迄今为止中国境内最大规模的古基因组研究。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称“古脊椎所”)付巧妹研究员团队,新疆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人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历史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国内规模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研究演化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合作进行。揭示
通过合作,千年付巧妹团队从新疆不同区域(主要是新疆西部、中部、人群北部和南部)的遗址中,成功获得201例新疆古代人类的基因组,通过遗传学手段系统地还原了新疆五千年以来古人群的遗传演化与交流互动历史,同时也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亚欧大陆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并存之地。
青铜时代:古东亚和北亚混合人群可能已在新疆广泛流动
此前研究提出新疆塔里木盆地的青铜时代早期人群主要携带距今25,000年的北亚人群成分(ANE)和古东亚成分。关于他们是否对新疆其他地区和后期人群有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并不清楚。
付巧妹团队发现,新疆西北部青铜时代早期人群与亚欧草原西部文化有关的人群及中亚巴克特里亚-马尔吉亚纳文明区(BMAC)相关人群具有相似的遗传成分。此外,他们还与新疆本地塔里木盆地的早期居民有着广泛的交流融合。因此,新疆青铜时代早期人群既含有塔里木盆地本地人群成分,也和周边的人群有着不同程度的交流和融合,如阿凡纳谢沃(Afanasievo)人群、草原西部人群(Steppe)、含有BMAC人群成分的切木尔切克(Chemurchek)人群、以及具有古东亚和北亚混合成分的人群(Shamanka)(图二)。
研究还显示在新疆北部发现了几乎只含有古东亚和北亚混合人群成分(92%)的个体,说明在这个时期,古东亚和北亚混合人群可能已经在新疆广泛流动了。从以上结果来看,当时的情形很可能是这样:亚欧草原人群、BMAC人群和古东亚和北亚混合人群进入新疆地区,与当地塔里木盆地本地居民交流融合,从而形成了新疆西北部青铜时代早期古代人群(图二)。
在青铜时代后期,新疆西北部人群的遗传成分发生了变化:青铜时代中晚期安德罗诺沃(Andronovo)有关人群的西方草原人群成分流入,而古东亚人群成分也出现增长。至于BMAC相关人群成分的扩散,可能是因为早期切木尔切克(Chemurchek)人群在天山以北地区的扩散,也和这个时期中亚人群与新疆人群在内亚山地走廊地带(Inner Asian Mountain Corridor)更为频繁的交流互动有关(图二)。
铁器时代:东亚人群成分的增加是最大特点
早期铁器时代,与巴泽雷克(Pazyryk)和塔加尔(Tagar)文化有关的人群、塞人(Saka)、大月氏、匈奴等游牧民族在新疆及周边兴起和活跃,新疆及其周边的人群流动也将欧亚东西部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塞人的遗传成分出现在铁器时代的新疆人群,这也明确了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印度-伊朗语系中的和阗塞语(Khotanese)出现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和田地区的原因。
东亚人群成分的增加是铁器时代新疆人群的最大的特点。从新疆的不同地域上来看,这些东亚人群成分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增高的趋势。这说明东亚有关的遗传成分在铁器时代大量的流入新疆,导致越靠近新疆东部东亚人群成分比例越高。不仅如此,此时新疆人群中的东亚成分的多样性也增加了。除了古东亚和北亚混合的沙曼卡人(Shamanka)的遗传成分外,他们还含有来自东亚大陆的多个人群成分。
从铁器时代延续到历史时期,新疆人群的遗传成分将东亚人群、中亚人群和草原人群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几千年以来,尽管新疆地区的文化不断演变,但铁器时代形成的遗传成分绵延至今,我们在现今新疆人群中仍能看到类似的遗传成分。
新疆古代人群:大部分是深棕色或黑色头发、棕色眼睛
付巧妹团队还首次开展了古代新疆人群的表型研究。他们发现,从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到历史时期,大部分居民都是深棕色或者黑色的头发和棕色的眼睛。在铁器时代,伴随着青铜时代亚欧草原安德罗诺沃(Andronovo)人群成分的出现和增加,此时新疆西北部少量个体的肤色和发色较浅。此外,该研究发现新疆塔里木盆地小河遗址两例较早期个体仍拥有深棕色或者黑色的头发以及深色的皮肤,而一例青铜中晚期干尸的肤色则介于深浅之间。
传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常常难以直接体现人群血缘演化和交流的历史细节。该研究通过将考古学与遗传学深度融合,对新疆早期居民的来源以及近5000年以来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人群的演化交流历史进行了深度研究,揭示了早在丝绸之路形成之前,亚欧大陆东西部人群就已在新疆交流与融合。
最令人惊叹的是,尽管经历了超过5000年的人群往来、文化交融,新疆人群长久以来在一定程度上在遗传上是连续融合。即在这个不同人群交汇的十字路口,新疆成为了一个吸纳多元文化的熔炉,各个人群和文化在这里融为一体,延续了几千年。
图1. 新疆人群的主成分分析(A)ADMIXTURE (B) 分析。注:图B中四种主要的人群:绿色,北亚人群;红色,伊朗农业人群;紫色,安纳托利亚农业人群;黄色,东亚采集狩猎者。
图2. 不同时期新疆人群的 qpAdm admixture比例。(责任编辑:娱乐)
-
刘昊亮 摄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以下简称:昆明局集团),8月31日起,昆明与玉溪间将正式开行直达城际动车,从云南玉溪站至昆明站最快仅需48分钟。据了解,昆明)玉溪)城际直达动车每日开行共 ...[详细]
-
财联社11月15日电,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特斯拉已大幅调整旗下主要产品交付周期,除Model Y后驱版由此前的1-4周调整为1-5周外,包括Model 3后驱版/高性能版,及Model Y高性能版/长 ...[详细]
-
来源:中国经济网2022年11月15日,北京腾景大数据应用科技研究院联合研究院在线发布《2022年三季度灵活就业调查报告》,重点分析了灵活就业群体典型性特征,并构建基于从业者角度的就业景气指数、收入景 ...[详细]
-
联合国宣布,世界人口在2022年11月15日这天达到80亿。“这是人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联合国人口基金会UNFPA)执行主任纳塔莉亚·卡内姆此前在记者会上表示。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则进一步指出,“ ...[详细]
-
个人“二房东”经营达到一定规模应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为了落实“房住不炒”、规范住房租赁行为,《上海市住房租赁条例》下称《条例》)于今天经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这是继北京之后,第二部地 ...[详细]
-
央视网消息: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国民经济保持恢复态势,就业物价总体平稳。第一个数据:1—10月份,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这个数据比1至9月份 ...[详细]
-
10月经济恢复放缓,优化防疫及稳楼市政策有利于四季度向上修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周潇枭 北京报道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0月经济数据。从10月当月来看,工业、服务业、消费、进出口等增速较9月份有所回落,就业与上月持平。但是,从1-10月份来看,工业累计 ...[详细]
-
10月工业增速有所回落:装备制造业韧性凸显 暖冬或将放缓煤炭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北京报道国家统计局1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0%,增速较上月放缓1.3个百分点。不过,从环比情况看,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详细]
-
中国基金报 吴娟娟日前,投资管理环球平衡风险控管团队在媒体交流会上表示,通胀可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随着时间推移,人们会形成通胀预期。通胀预期一旦形成,美联储遏制通胀的难度增加。它过度加息以遏制通胀的可 ...[详细]
-
中国航展闭幕,签约总额超398亿美元,高端测量助力航空航天产业发展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蔡依莹 澳门报道 为期六天的第十四届中国航展11月13日闭幕。本届航展共有43个国家和地区740多家企业的数千件展品参展,参展飞机121架、地面装备54型。 航展期间,签约总额超过3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