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DCF估值45亿” 顶流董承非熊市再启程
一、大佬顶流董承董老师熊市再启程
本周,值亿从兴全离职的非熊董承非董老师开门迎客,正式发行了第一个私募产品:睿郡承非系列。市再
毫无疑问,启程兴全过去是大佬顶流董承一家让人尊敬的公募基金,而董老师是值亿其中的头牌之一,拿过各类金牛无数,非熊业绩就更不用提了。市再
Anyway,启程董老师算是大佬顶流董承资管行业的顶流!
顶流意味着什么?值亿规模和明星效应!
一般而言,非熊顶流出道,市再横扫一切。启程
这年头,财富管理行当与影视业很类似。顶流的产品要上映时,各类院线渠道都要提前准备,其他作品都会被安排错开或者自觉切换档期。
何况,现在是熊市!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客户亏得血流成河。
好听一点,就是发在底部。
因此,董老师能发多少?备受关注。
二、主力渠道全部聚齐
这些年,财富管理行业越来越像经营超市,而基金经理就如货架上的消费品。
纯从量的角度出发:净值如口感,是很重要,但是IP更重要,尤其是主观多头。
在互联网三方和头部私行等机构的流量打法引导下,短期业绩效应和头部IP效应越来越突出。
董老师一宣布离职,然后加盟睿郡。渠道就犹如蚂蚁一般,扑过去了,蜂拥而至。
但作为顶流,董老师还是有所选择和挑选。
董老师基本上集齐了中国目前私募财富市场最主力的募资渠道:
行里的招行、平安、兴业、中信、宁波;
券商里面的中信、国君、中金财富和兴业;
三方里面的好买。
其中兴业系算娘家,他们的货架尽管上了很多新品,但是存量AUM主要是兴全基金及兴全系私募产品。
我悄悄地告诉各位私募管理人和机构sales吧:在过去的三年,上面的渠道是最有数量和质量、和最有潜力的绝对主力渠道,恐怕未来三年亦是如此。
你们可以抄作业!
三、卖房跟投、前戏充分、酝酿已久
尽管这两年兴全系动荡,董老师业绩只能说一般,但毕竟是董老师,对资产端的理解和经历的周期是很多新秀和赛道基金经理无法比拟的,行业和个股信手拈来。
不过,在募资和负债管理端的理解和持续运维上,我估计他应该叫我一声:罗老师
但这不代表董老师发产品时就不会这些套路,如果是顶流,渠道会安排好一切。
董老师4月份做了一场直播路演首秀,尽管没说任何发行产品事情,可还是创下了私募行业的神话: 14万人的同时在线!其中包括渺小打酱油的我。
在这顺便说一下,我看很多公私募PM和所谓大V路演直播,到处拉人,可是1000人流量都没有,门可罗雀。
唉,我觉得你们有这时间,还不如好好去研究下公司,提高下净值。
董老师为人非常正,路演也很实在,态度非常诚恳,在合规允许范围内也说了一些干货,对基民和渠道可谓是苦口婆心。
紧接着,渠道和自媒体的软文就开始扑面而来,太鸡血的我就不说了,含蓄点的如下:
“董承非把自己框架讲得最清楚的一次”
“对话董承非:隆冬已过”
“董承非重磅发声:不建议此时卖”
“大佬董承非最新观点”
“……”
不光如此,在发行前期,董老师还在各个主力渠道亲自站台,分别去做了直播和路演。
在产品费率和设计上,董老师和兴全系出来的PM一样,收费也比同行要低。
本想大幅降费让利,后来还被人建议别打价格战,其实吧,各位,董老师屑于跟你们同流合污么?
5月6日,zzj会议后,市场跌了一把。下午时候,睿郡资产发布一则公告:董老师不低于4000W跟投新产品。
很多吃瓜群众看了后表示:“股票基金经理很有钱啊。”
哎,我想说:这话说的...要是顶流,这点钱都没有,那还是顶流么?这打的不仅是PM的脸,也打基金公司的脸啊。
下午我还吃了个瓜:董老师在上海疫情封禁前,刚卖了一套房,跟投!
我听了后,五味杂陈,董老师比我晚三个月,这择时牛b的一塌糊涂,三个月期间基金跌了30%,房价说不定涨了10%。
Anyway,董老师的产品,可谓前戏充分。
四、首日遇冷,渠道加压
但是,首日就出师不利。
在股市寒潮面前,顶流董老师的大热度都容易被浇灭。
首日上午,各个渠道汇总数据不到3亿,卖多头IP卖明星最能卖的招行私行也就只有1亿,令所有人大吃一惊。
各渠道领导看到很是惊恐,还好募集期是一周,看来是要给任务了,逐渐加压。
首日下午开始,销售开始动员起来,渠道开始发力。
不得不感叹,在中国目前的财富管理市场,卖还是永恒的主题,买方投顾还是有点遥远。
在目前市场环境下,恰恰可能最需要的是任务,不给任务的买方投顾太高雅,最终都是顾了个寂寞,就是没量,说不定还追涨杀跌。
而给了任务的简单销售,客户最终大概率是赚钱的,下次才会惦记你!
在底部时候,往往是求着客户让他赚钱;在顶部时候,客户求着你买,然后亏钱!
同样的,底部时候,无论基金经理说什么,都觉得是骗子;行情顶部时候,客户都觉得自己是巴菲特。
如果未来A股从此见底,我想命名它为:“承非底!”
五、顶流们如何估值?DCF=45亿
在渠道的努力之下,董老师最终一周发了45亿左右。
这代表着目前熊市环境下,市场对顶流董老师的认可度!
有个段子:如果说大家需要对一个PM进行估值的话,董老师,DCF估值45亿!
我也认为,投资者投yes票的这45亿,未来两年大概率是赚钱的!关键是,目前市场,你能募45亿么?
毫不客气地说:扫一眼过去,无论是老私募还是新私募,当前市场,没有多少家能在零售端新增募资45亿吧。
如果能,那么你也是中国市场的顶流之一。不认识的,让我来认识一下。
要是董老师在2020年出道,或者2021年也行,45亿应该用不了一小时,七天募450亿也不成问题,而且各个渠道都不用费劲做准备。
很多人问我,如何衡量一个私募基金公司,或者私募基金经理行不行?什么才是顶流?顶流值多少钱?IP化是不是容易毁灭行业价值?
我在此一并回答下,在中国市场,对于绝大部分投资者而言:
1、首先衡量的是为客户赚了多少钱,而不是收益率曲线。大量的公募和私募都是在高点收割大家,低点又发不出去。离开了加权资金成本,说年化收益率多少没有任何意义,比如你三年年化25%,结果所有客户加一起实际亏了100亿,这就不大可持续了。
2、作为一个私募管理人,投资端优秀只是一小方面;掌控负债端的能力才是最牛b的能力,但是负债管理绝对不是对接渠道那么简单。
3、在管AUM不是衡量顶流的标准,那些很多都是高点发行封闭,甚至收割短期流量带来的。AUM的稳定性是个可观察指标。
4、什么是真正的顶流?顶流是想募就能募,想关闭就关闭。
5、客户长期而言最终会为口碑和到手实际收益率投票。
在特色资本市场环境下,咱们这个行当太周期了,熊市和牛市差别天上地下,AUM高低可能都是昙花一现,很多人做公司都像极了消费品,极少是朝着老店去做的。或者说,有这个心愿,也没这个能力。
各位看官,不妨扪心自问一下:你们现在的规模多少是套住的客户不走而已?你们离现在的睿远还差了多少个过去的兴全?
我算是非典型客户,要是我来衡量的话,只有一个指标:预期费后超额曲线!
好了,今天先到这,其实都在说一个词:资管的质量!
改天有空,我再来写:渠道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