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冷知识:谁最早重仓了茅台和宁德时代?华夏基金爱茅台 银华李晓星选宁王
理财老娘舅
既然行情总会见底,基金基金现阶段没什么可说的冷知。看到上证指数回到了从前,识最时代我们就干脆说说过去的早重故事。
过去5年乃至15年,仓茅有两家绝不能忽视的台和台龙头公司,那就是宁德“茅指数”和“宁组合”的代表——茅台与。前者是华夏华李符合长坡厚雪投资理念的完美化身,是爱茅价值领域的标杆;后者是屹立时代的弄潮儿,是晓星选宁成长领域的飓风口。
虽说它俩当下都处在“英雄落难”的基金基金境地,持有体验没有想象中的冷知美好。但不可否认的识最时代是,他们不仅在过去的早重岁月里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而且还是仓茅基金行业最受欢迎的两大重仓股。
这次,老娘舅考考古,为大家讲讲那些敢为天下先的基金,他们在茅台、宁德时代一上市就开始买入并重仓。既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先行者,也是最早挖掘出“千里马”的伯乐。
最早持有茅台的基金
茅台上市于2001年8月末,看着当时庆祝茅台上市的报纸,一股年代的陈旧感扑面而来。
回顾茅台上市的时间点,其实并不美好。茅台上市不久,市场接连遭遇国有股减持与美股互联网泡沫破灭,随之迎来一轮大熊市,半年内上证指数最大回撤一度接近30%。
尽管茅台却在上市之初的韧性很强,但彼时还并未展现出如今“股王”的气魄,上市两年后的股价一路下跌,一度达到上市以来的历史最低价——3.4元。
当时正值中国基金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市场上仍然全是封闭式基金。站在2021年8月,往前看一年,业内才刚刚颁布《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方法》,往后推一个多月,业内首只开放式主动基金才终于面世。
回顾历史,当时重仓茅台的基金仅有两只,且后续都进行了改革,转型为开放式基金,这倒也成为了中国基金行业发展洪流中特有的奇特现象。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9.30)最初持有茅台的两只基金都属于华夏基金,一只已经改名为华夏蓝筹核心A,另一只则改名为华夏兴华A。令人唏嘘的是,在茅台从不到5元涨到1800元的这段时间里,这两只基金中很多与茅台同一时期的重仓股却早已退市。
华夏蓝筹核心A的前身是基金兴科,2007年4月24日终止上市,并正式更名。转型前,基金兴科成立以来收益约为183%,同期上证指数涨幅约为97%,超额收益已经很不错。而且,基金兴科对茅台是“真爱”,在转型前的22个完整季度里,有11个季度都将茅台买成了重仓股。
相反,在转型后,华夏蓝筹核心A重仓茅台的次数变少,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仅有10个季度买成了重仓。这或许受到基金经理更换和市场偏好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华夏蓝筹核心A都以投资银行股为主。
该基金整体风格偏价值,重仓质量好、估值低、行业格局清晰的龙头企业,转型后年化收益约6%。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9.30)华夏兴华A的前身是基金兴华。该基金成立于1998年4月28日,存续期15年,存续期满后即2013年4月转型为华夏兴华A。
基金兴华在存续期内,重仓茅台的时间段较少,但是,在运营期间的涨幅却十分惊人,累计涨幅为1398.52%,15年涨了约14倍,称得上是一只传奇基金。
转型后,华夏兴华A年化收益约15%,表现依旧不错。如今,基金基金风格偏成长,重点布局高端制造领域。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9.30)最早持有宁德时代的基金
或许,在熊市中确实更容易锤炼出传奇。宁德时代在2018年6月正式上市,那时正是整个2018年中,市场情绪最悲观的时候。
正所谓绝望中才会孕育希望,宁德时代上市半年后的2019年初,市场也开始逐渐回暖,当“茅指数”高歌猛进的时候,“宁组合”同样在悄悄发力,并逐步成长为近三年市场中最亮眼的存在。
“宁组合”的“宁”,正是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的行情拐点出现在2019年10月,欧洲与北美相继公布了未来几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目标,新能源车的发展开始逐步步入快车道,宁德时代也借此东风开始迈入动力电池领域的第一梯队,并逐渐成为本轮成长投资浪潮的“动力旗舰”。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9.30)宁德时代刚上市时,共有9只基金买入并持有,他们的名单如下: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9.30)如图所示,重仓宁德时代次数最多的基金,是李晓星、张萍管理的银华盛世精选A,他们不仅在宁德上市后就开始买入,而且在18年6月以来的17个季度里,9次将宁德时代买成了重仓股。
除此之外,近一年业绩表现最好的,是刘晟管理的汇添富盈鑫灵活配置A,近一年涨幅为17.68%,这位基金经理同时也刚好入选了我们四季度新锐TOP10榜单。近三年表现最好的,是陈媛管理的华安国企改革,涨幅106.89%。
从风险控制来看,近一年回撤控制最好的是范晶伟管理的鹏华金城灵活配置,近一年最大回撤仅约5%。
另外,在名单中还有一只投资策略独特的基金——前海开源强势共识100强,该基金注重资金面分析,通常只买融资融券最活跃的100只个股。不过从结果来看,收益表现并不理想,可见单一指标来判断基金的好坏,也有局限性。
结语
在A股的30年浮沉中,有很多辉煌的上市企业从高潮走向落幕,甚至连上证指数也在兜兜转转间回到了原点。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投资的历程中,高潮和低谷总是相伴相生,但总有些企业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在黑暗中崛起,在低谷中发光。
茅台用了15年时间,一步步成长为当今市场的“股王”,如今,新的挑战者宁德时代也迎来了它的第一次大幅回调。
3000点总有轮回,但好的企业总是能走出低谷,好的基金也总能创出新高,保持信心和健康的身体,“柳暗花明”或许就在不远处。
全文完。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仅供参考,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百科)
-
最高法民二庭庭长林文学:正着手研究内幕交易和操作市场侵权民事赔偿问题
在2022年论坛年会“治理体系与金融稳定”平行论坛上,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林文学表示,对于当前金融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态势和金融消费投资合法权益保护的要求,金融审判还有很多改革完善的空间。人民法院正着手 ...[详细]
-
参考消息网5月25日报道 据时事社鹿儿岛24日报道,日本防卫省已经告知有关地方政府,美军计划从7月起在日本西部鹿儿岛县临时部署8架MQ-9“死神”攻击型无人机。报道称,这些美军无人机将部署在海上自卫队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从2021年8月至今,A股持续调整,其中创业板尤甚,导致投资者痛苦不堪。从2022年上海遭遇疫情为历史性标志,中国经济遭遇巨大挑战,此外,美股等 ...[详细]
-
继去年十月因资产估值方式整改而集中释放了前期浮盈之后,已经很久没有看过理财产品净值跳升了。更别说开年以来股市下挫,债市反复。而随着债市回暖,一波银行理财净值低调飙涨,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创出半年来最好表 ...[详细]
-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时娜)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GDP总量连续跨过2万亿、3万亿元两个台阶,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十年间,深圳信贷总量平稳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为深圳经济增长营造了适宜的货 ...[详细]
-
中国网财经5月25日讯记者钟文鑫) 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消息,新疆拉夏贝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拉夏贝尔)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法院为南京市高淳区人民法院,案号为2022)苏0118执999号, ...[详细]
-
财联社5月25日讯实习编辑 周子意)科技巨头公司周二24日)宣布,日本川崎重工成为了该公司“工业元宇宙”业务的新客户。“工业元宇宙”是指,工厂工人将佩戴HoloLens头戴式设备,帮助生产、维修和管 ...[详细]
-
世行:2021年全球碳定价机制收入84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60%
目前运行的直接碳定价机制共计68种。当地时间24日,世界银行下称“世行”)发布《2022年碳定价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报告》下称“报告”)称,2021年全球碳定价收入约达840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了近 ...[详细]
-
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全产业链整体效益……14部门联手规范这一千亿市场
露营市场规范发展提速!11月21日,文化和旅游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做大做强露营旅游休闲上下游产业链,提升全产业链整体效益。截至当日收盘,露营经 ...[详细]
-
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效果图 本文图片 上海金山区提供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项目正式复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金山区获悉,5月25日,在金山区开放全域流动的第一时间,在防疫措 ...[详细]